國外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案例-11/12-貝南阿塔科拉省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

我們團隊於2012年接受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委託執行「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推廣輔導計畫」,為了瞭解國外生態旅遊思潮及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現況,除了參照團隊成員本身在國外參訪的經驗,也努力在網路上搜尋案例,作為執行計畫時的參考。

我們將搜尋資料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是國際生態旅遊學術報告,著重在近十年來的生態旅遊概念趨勢與學術理論,這部分請暨南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永平老師主導並主筆;另一部分是找尋各大洲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實例,有相關主管單位、所在地區參與單位、社區人文、地理、環境、生態、生態旅遊發展歷程、相關機制、行銷、問題……等內容可供本案參考的優先選擇,這部分由兼任助理賴儀宣小姐負責搜尋並翻譯。

這些辛苦蒐集又具參考價值的資料值得分享給關心與推展生態旅遊的各界先進,因為篇幅長,以下分為12篇分次刊登,第一篇:前言、第二篇:國際上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概念趨勢與學術理論摘要、第三篇至第十二篇是單一的國外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案例,敬請參閱並指教。

第十一篇:國外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案例—

Case 9 貝南:阿塔科拉省(Atakora)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Réseau de Développement de Réserves Naturelles Communautaires

u  位置

阿塔科拉省位於西非貝南共和國的西北方,西鄰多哥,北鄰布吉納法索,分為九個縣,大部分屬於山地地形。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氣候乾燥,雨季從5月直到9月,乾季從10月或11月開始,會有起自撒哈拉沙漠吹向非洲西北海岸之乾燥含塵熱風,直到隔年2月。2-4月則是熱季,容易因為食物短缺而產生飢荒。

相較起貝南的南方其他省分,阿塔科拉省較偏遠、氣候條件較差,因此基礎建設諸如道路、通訊設備、健康醫療、教育等十分缺乏。這裡的居民大多依靠僅能餬口的作物維生。雖然阿塔科拉省減免學費,但大多數的孩童依然因為經濟因素而無法求學。 

阿塔科拉省位置圖阿塔科拉省位置圖(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u  生態旅遊資源

阿塔科拉省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最重要的保護區為西北部的彭賈里國家公園,於1961年成立,北接布吉納法索的阿爾利國家公園,在1986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一同劃定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園區可見獵豹、獅子、非洲象、河馬、水牛、羚羊和300多種鳥類,吸引許多西方國家嚮往生態旅遊或自然探險的遊客到此旅遊。而西非傳統宗教巫毒教的儀式和文化,亦吸引西方遊客前來。

u  遊程

在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Réseau de Développement de Réserves Naturelles Communautaires – REDERC)的各保護區植物園中,首先於2001年創立的帕帕提阿植物園由於位居主要公路不遠處,且有車道可以通行,因此成為旅行社方便安排參觀的景點之一。這是貝南北方第一個植物園,主要以復育原生藥用植物,和因過度使用導致稀少的植物為主。園區內雇用當地導遊介紹各藥用植物與傳統用法。

 

帕帕提阿植物園標誌,中間為猢猻樹帕帕提阿植物園標誌,中間為猢猻樹https://www.westafrika.de/lbes-papatia.htm

u  生態旅遊發展過程

西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因為人口持續快速成長,土地利用在數十年間變得更加密集,許多土地被用來放牧,木柴的需求量大增,農夫開始開墾原始林地種植玉米、棉花等高經濟作物。為了增加產量,減少休耕時間,這些農耕行為對當地農業和環境永續性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許多當地經常使用的植物開始減少,植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在1990年晚期,當地的傳統醫學醫生發現傳統藥用植物短缺,導致他們需要到更遠的地方採集,也讓傳統的醫療知識傳承產生危機。

位於貝南阿塔科拉省的帕帕提阿村居民關注此問題並開始倡議保護,在2001年由帕帕提阿村、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國立貝南大學和在當地投入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其他組織,一起建立了一個地區性的原生植物園,希望能保護當地的植物物種,同時保護傳統智慧。帕帕提阿植物園一開始為16公頃,由當地的貴族捐出土地給社區使用,後來周邊土地的農夫也跟著捐贈土地,2012年止有28公頃。這個植物園有超過一百種的木本植物和數百種的草本植物,大部分的物種都具有傳統藥用用途,同時也建造了苗圃來復育一些稀有的物種,並嚴格禁止採集、打獵、放牧、用火。由於這個關乎生存和傳統的議題十分重要,因此帕帕提阿村居民不分男女老少、階級宗教皆全力投入。

這個計畫的成功不僅啟發了帕帕提阿村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育意識,也影響了周邊的社區希望能分享經營的方式,因此在2008年,由創立帕帕提阿植物園的其中幾個單位成立了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Réseau de Développement de Réserves Naturelles Communautaires – REDERC),這個網絡的宗旨是推動各社區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育,並透過發展營利的活動減少貧窮問題。這個組織讓傳統醫學醫生、農夫、養蜂人、婦女團體、學生等各不同領域的人在一起討論永續發展,除了推廣帕帕提阿植物園的經驗,在其他社區也建立保護區,同時也推廣環境教育,研議傳統醫藥和作物的市場行銷策略。他們成功發展出可持續帶來收入的項目為:生態旅遊、養蜂業、販賣當地植物及香料藥草。

2012年,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成功的在五個縣市建立了24個社區植物園,並提升了一般大眾對於傳統醫學智慧的重視,年輕一代得以學習傳統智慧。目前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有5個全職員工,870個社區志工一起投入。

除了直接在各社區保護區、植物園的生態旅遊活動外,大部分社區是從跟旅遊業相關的服務中獲利。其中帕帕提阿植物園因為位於主要公路附近,也列入法國知名的Routard旅遊手冊中,到2010年已有2000名遊客前來。從歐洲到貝南的團體旅遊中,也將此植物園列為半天的景點。每個社區保護區皆有一個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裡面的生態旅遊活動,帕帕提阿和沛翁口(Péhunco)的植物園目前雇用導覽人員和警衛,每個月的經費從遊客的捐款支付。另外遊客也會購買園區所生產的蜂蜜和其他植物相關產品。

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在各社區的植物園緩衝區設置苗圃和養蜂箱,訓練各社區居民成為養蜂人或育苗工人,設有60個養蜂箱的植物園緩衝區,每季可生產出1525公升的蜂蜜,成為這些工人目前主要的收入,其餘時間則被雇用整理和收穫園區的藥用植物和可用來編織的草桿。

帕帕提阿植物園和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是基於對未來環境惡化的認知產生的保育行動,發展生態旅遊和其他產品則是為了維持永續運作的經營策略。社區型自然保護區發展網絡認為,當政府在制訂各級環境保育政策或策略時,應該更重視注意保育當地的傳統智慧文化。他們邀集地方官員或領導人參與這24個社區植物園的各種活動和儀式,並在地區性討論環境保護的會議中佔有重要的發言角色。這個案例也成為國際研討會談到社區自然資源管理的成功案例之一。

延伸閱讀

 

您若喜歡本篇資訊,歡迎在文章末按「讚」,協助推廣,謝謝。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