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說「成功的社區生態旅遊營造一定就是成功的造人工程」,例如培訓在地解說員,除了訓練本來不會解說的社區居民變成可以導覽解說,還要說得正確、說得有趣,並有寓教於樂的無形環境教育功能,這已經相當不簡單了,如果還能在思想與行為上成為生態保育的擁護者、行動者與傳播者,那麼再辛苦的陪伴過程都是值得的。(歡迎參閱:《社區生態旅遊輔導是造人工程,以墾丁社頂部落前總幹事蔡正榮為例(相片)》)
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由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規劃設立,在2012年11月24日開園,即將屆滿7週年。濕地周邊三個社區(鰲鼓、四股、港口)的部分居民經過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的輔導、陪伴,組織了生態旅遊策略聯盟(解說團隊、方舟休閒漁塭、二家餐廳、一間早期農漁具草根博物館、一處社區導覽),配合嚴謹的規範及制度,多年來運作順暢,十數位解說員並進行濕地環境巡守、自然資源監測及社區公益回饋, 是臺灣濕地生態旅遊的模範生。多位解說員甚至購買輕便型的變焦數位相機,拍攝濕地生態,並放在臉書等網路社群媒體行銷濕地,或是對大眾推廣自然知識與環境教育,很正面積極的運用數位媒體的效用。
其中一位解說員黃月英,原本害羞、靦腆,平常在家相夫教子少出門,不認識大自然生態的家庭主婦,現在成為濕地導覽解說員,也是個生態攝影者、自然工藝師,並熱心巡守環境資源(還通報過一位在濕地違規划輕艇的大學教授),這樣的轉變,都是因為參加了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營造過程而來的。
2012年7月培訓過程中,輔導團隊請解說員寫下鰲鼓濕地的特色與價值,黃月英寫了這段內容。
經過2012年2百多小時的訓練(室內外課程、各式會議、參訪研習)以及訓練期間的環保行為考核,加上嚴格的筆試與口試,黃月英取得林務局嘉義林管處頒發的解說員證。以後每年還要接受在職複訓及嚴謹的管理規範,才能繼續次年的解說資格。
黃月英導覽解說
黃月英在臉書發表具有環境教育能的圖文
2019/03/13自由時報頭版報導黃月英拍攝鳥類趣味畫面
自由時報頭版圖文內容
黃月英因為常在臉書張貼鰲鼓濕地的生態相片與影片,引起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的注意,透過我在台北市政府朋友的邀請,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到位於陽明山的花卉試驗中心演講。
黃月英從一個不認識野外蟲魚鳥獸的家庭主婦,經過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的長期訓練、培養,現在可以對遊客侃侃而談鰲鼓濕地的生態,細數鳥類有趣行為,也可以做很多樣的自然工藝貼補家用,甚至拍鳥類生態的相片與影片放在臉書宣導鳥類知識,自由時報頭版還刊登她拍的鳥相片。(鰲鼓濕地解說員其實都是這樣的成長轉變)
她在演講中分享她這樣轉變的心路歷程,但這是她的第一次上台演講,為了幫月英壯膽,我作陪並分擔一半的時間(一人各一小時)。
我們的任務就是介紹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美與生態旅遊資源,並且讓聽眾知道在地解說員對環境的愛與付出,以及推廣單一窗口及業者對保育或社區公益回饋的制度,為林務局協助地方成立的鰲鼓濕地生態旅遊策略聯盟所作所為打知名度。
以下是演講現場紀錄:
黃月英的講題
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很有互動的演講
大家挑選黃月英贈送的自然工藝作品
聽眾與黃月英合照
黃月英演講的部分內容:
黃月英演講片段
以下是黃月英拍攝的部分鳥類生態照片,歡迎欣賞:
太平洋金斑鴴
紫鷺
黃尾鴝
黑翅長腳鷸
翠鳥(雌)
蒼鷺
鸕鶿
以下是黃月英的幾部生態影片作品,歡迎點閱欣賞:
小鷿鷈交配
小鷿鷈孵蛋搧風,旁有雛鳥
夜鷺吞下大隻吳郭魚
家燕聚集
高頭蝠
黑面琵鷺洗澡
黑面琵鷺覓食
黑面琵鷺群聚及飛離
黑翅長腳鷸洗浴及理羽
這樣的濕地社區居民表現值得鼓勵,歡迎大家到鰲鼓濕地遊覽時,先跟單一窗口執行長蔡淑麗小姐0975-922678預約聘請解說員(不能指定,都是輪派),並且預約其他體驗活動行程或用餐。
延伸閱讀:
2018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自然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本網誌「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專欄各文
真棒
好樣的!
生態旅遊 環境教育
觀功念恩 利益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