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海洋:量化沿海及海洋旅遊經濟效益與排放溫室氣體影響並保護旅遊地》摘譯

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 WTTC)與伊貝羅斯塔集團(Iberostar Group)及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合作發布研究報告:《氣候與海洋:量化沿海及海洋旅遊經濟效益與排放溫室氣體影響並保護旅遊地》(Climate and Ocean: Quantifying coastal and marine tourism and protecting destinations),分析沿海及海洋旅遊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該報告提供了一份投資指南,針對沿海旅遊目的地面臨的氣候威脅所需之緩解及調適資金進行評估,同時就產業如何減排與適應氣候風險提出多項建議。

以下是該報告重點,請參考:

  1. 經濟貢獻
    沿海及海洋旅遊產業於 2023 年透過其直接活動為全球 GDP 貢獻了 1.5 兆美元,若包含其供應鏈,則總額達 3.3 兆美元(佔全球經濟的 3.2%)。此產業直接支持 5,200 萬個工作機會,若計入供應鏈,總計達 1 億個就業機會。其直接稅收影響總額為 8,200 億美元,若包含供應鏈,則總額達 1.3 兆美元
  2. 環境影響
    該產業對環境產也生了重大影響,2023 年其 直接(範疇 1) 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 0.8%,整體足跡(含供應鏈等)則占全球排放量 3.0%
  3. 氣候變遷威脅
    沿海旅遊目的地正面臨氣候變遷重大威脅,例如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等風險已衝擊沿海社區。
  4. 減緩與調適成本
    為減少氣候變遷影響並調適其後果,該產業範疇1每年需投入 300 億至 650 億美元資金,其中最低 300 億美元 為減緩所需的基本投資。若要減少 總排放足跡(包括範疇 2、範疇 3 及國際運輸排放),估計需要 1,200 億美元。若要同時進行 減緩與調適,則總成本將達 2,600 億美元
  5. 減排策略與合作需求
    旅遊觀光業減碳需聚焦三大方向:交通運輸脫碳、提升低碳電力占比、降低供應鏈排放。然而,許多減排措施不在旅遊業的直接控制範圍,因此須仰賴政府、國際組織及其他私營部門的協作。旅遊業必須成為氣候行動關鍵參與者
  6. 適應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為保護旅遊目的地免受氣候災害,應採取包括韌性基礎建設、海岸防護、預警系統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多種措施,並與企業、政府及其他相關方協調合作。若能妥善執行,這將強化旅遊業在沿海社區中的正面作用

(編按:範疇1指的是旅遊活動直接相關範圍如國內運輸,範疇2是公共設施,範疇3是供應鏈。)

其他內容如:

  • 40%全球人口居住於沿海100公里內,受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等影響。
  • 小島開發中國家(如馬爾地夫、塞席爾等)最為脆弱,災害經濟損失可達 GDP 200%(如2017年多米尼克)。
  • 都市沿海地區(如邁阿密、紐約、曼谷)亦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影響旅遊業及交通樞紐。
  • 主要減排策略:
    • 減少交通排放(電動車、公運發展)。
    • 增加低碳電力(如可再生能源)。
    • 供應鏈減碳(農業、製造、燃料生產)。
  • 保護沿海旅遊地
    • 基礎設施強化(海岸防禦、預警系統)。
    • 自然解決方案(如紅樹林復育)。
    • 城市適應計畫(如邁阿密的防洪與基礎設施升級)。
  • 旅遊業碳排來自多個領域,減排需與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協同合作。
  • 須提高公共與私人資金,確保氣候調適與減排投資達標。
  • 邁向淨零排放:全球旅遊業目標在 2030 年減半 排放,2050 年達淨零
  • 最依賴沿海和海洋旅遊業的國家往往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對於格瑞那達、塞席爾、馬爾地夫和阿魯巴等目的地來說,旅遊業的直接經濟足跡佔國內 GDP 的四分之一或更多。若包括其供應鏈,則增加到佔經濟的一半以上。在這些目的地中,沿海和海洋旅遊對於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產生為公共服務提供資金的稅收收入以及提供經濟成長和更大繁榮的途徑至關重要。在許多目的地,年輕人和婦女的就業率高於平均水準,也體現了這些好處。
  • 旅遊業在沿海目的地維持的大量經濟活動產生了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生產能源和產品以滿足這些需求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所致。
  • 2023 年,全球沿海和海洋旅遊目的地的遊客支出所進行的直接活動(範圍 1 影響,不包括國際運輸)估計產生了 3.9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CO 2 e) 溫室氣體排放。這佔沿海和海洋旅遊業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或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0.8%。
  • 範圍 1 排放的主要來源是國內運輸,佔所有範圍 1 排放的 65%,其中包括國內陸路運輸、航空、水路運輸和其他形式的運輸。此外,飯店業、製造業和農業也為沿海和海洋旅遊活動提供了額外的排放足跡。
  • 2023 年,沿海和海洋旅遊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估計為 15.7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CO 2 e) 。這佔 2023 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3%,其規模與其對全球 GDP 的總貢獻(3.2%)相似。
  • 總排放量中約 7% 來自該部門的電力需求(範圍 2 足跡),另有 49% 來自其供應鏈(範圍 3 足跡)。在範圍 3 足跡中,主要貢獻產業是製造業、發電業(除了範圍 2 足跡之外)、農業、燃料生產和供應鏈運輸。2023 年,包括航空和遊輪在內的國際運輸為沿海和海洋旅遊產生了估計 3 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CO 2 e) 排放量。
  • 沿海旅遊目的地面臨氣候風險的比例過高,這影響到目的地本身以及居住在那裡和希望造訪那裡的人們。全球近 40% 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線 100 公里範圍內,他們都面臨著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乾旱風險和生態系統瓦解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斷增加,沿海目的地的旅遊業面臨著重大風險和相關成本。
  • 一項研究估計,由於氣候變遷,加勒比海地區的遊客數量每年可能減少約 1%,從而使該地區每年損失超過一億美元的遊客支出。在一些特別容易受到與氣候變遷相關的一系列因素影響的國家,這個數字可能高達每年遊客減少 5%。
  • 如果不採取措施應對風暴和海平面上升,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尤其容易受到影響。例如,在太平洋地區,2008 年至 2017 年間,有 32 萬人因氣候和天氣相關的災害而流離失所。在某些情況下,與災害相關的經濟損失據信已高達GDP的 200%,2017 年的多米尼克就是如此。
  • 預估到 2050 年,將有 8 億人居住在海平面可能上升超過半公尺的城市,影響邁阿密、廣州、紐約、曼谷、雅加達和孟買等城市。這直接威脅到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並影響對後續旅遊業重要的交通樞紐。
  • 沿海和海洋旅遊業面臨著減輕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遷以建立抵禦能力的雙重挑戰。氣候變遷對沿海和海洋旅遊業的潛在成本是高昂且廣泛的。雖然減輕氣候變遷非常重要,但氣候變遷的原因是全球性的,這意味著單一目的地可能會發現僅靠集中精力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是難以改變的,需要同時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包括根據目的地需求採取更本地化的行動。

結論:沿海及海洋旅遊產業既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對環境造成影響。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該產業須積極採取減碳與調適策略,並透過全球合作與投資確保永續發展。

報告下載https://researchhub.wttc.org/product/climate-and-ocean-quantifying-coastal-and-marine-tourism-protecting-destinations

延伸閱讀:

生成式人工智慧正重塑旅遊業:機遇、挑戰與未來展望

AI 已成旅遊詐騙主要工具,如何防範?

Overtourism 超限旅遊

全球首個超限旅遊指數(Overtourism Index)衡量熱門景點超限旅遊程度(中英對照)

旅遊業明天會更好13項指導原則(中英對照)

阿姆斯特丹禁止新建酒店減緩超限旅遊問題

氣候變遷效應:2023年是氣候新紀錄年(中英對照、有報告可下載)

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永續旅遊目的地經營管理十大原則》摘譯(中英對照)

如何區分永續旅遊、生態旅遊、自然旅遊、綠色旅遊、低碳旅遊?

世界氣象組織《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中文摘要

澳洲生態旅遊協會推出旅遊業「Strive 4永續發展記分卡」評量機制(中英對照)

山即是心—生態旅遊的精髓-王鑫老師文章

【歷史回顧】嚴長壽說台灣觀光一味抄襲和缺乏大格局

阿里山「杉蕗糖」重現百年林業聚落味道記憶,兼談龍貓頭上的那片葉子

話說從頭-臺灣生態旅遊協會20年前的誕生

本網誌「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氣候變遷」、「旅遊地經營管理」、「環境保護」、「導覽解說」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