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頭-臺灣生態旅遊協會20年前的誕生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標誌

 

2021年3月31日是灣生態旅遊協會20歲生日。從臺灣生態旅遊協會的誕生開始,我就一路深度參與會務,以及參贊、協助政府相關部門的有關工作,晃眼之間見證台灣的生態旅遊推動歷程也20年了,心得頗多,歷年也陸續撰寫一些經驗感想,或翻譯國外文章、準則引薦國人參考、學習,今天倒是想回顧一下台灣生態旅遊協會的誕生歷程,交代少人知的歷史片段。

 

2000年行政院「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在觀光業之永續發展策略中提出政府應訂定「觀光政策白皮書」、「生態觀光發展策略」,及建立「生態觀光認證制度」等發展生態旅遊的工作方向,此乃我國政府發展生態旅遊政策性之明確指示。(吳宗瓊,2004)

(註:2004年版:在永續經濟面向中的「綠色產業」提及:

3)推動正確的生態旅遊服務業

配合行政院永續會之「生態旅遊白皮書」,積極推動有利於生態保育的生態旅遊活動。

n   調查具發展生態旅遊潛力之地區,並建立生態旅遊目錄及資料庫。

n   訂定生態旅遊規範,並提供與環境和諧之旅遊服務設施。

n   推廣生態旅遊教育,培訓生態導遊人員,並建立生態導遊認證制度。

n   規劃經營管理計畫,並建立持續性監測機制。

n   宣傳及促銷生態旅遊市場。

2009年版對觀光業的目標則是「觀光產業應健全產業發展環境,營造友善旅遊環境,發展綠色低碳觀光。」,已經沒有「生態旅遊」的字眼。 ) 

2000年5月,台灣首度政黨輪替,「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一片新氣象。9月29日,交通部觀光局在台北圓山飯店盛大舉行「21世紀台灣發展觀光新戰略研討會」,交通部長葉菊蘭在開幕時致詞指出,觀光旅遊產業是資訊網路等高科技產業之外最有潛力的明星產業,因此應該是國家未來發展策略性重要產業,台灣在新千禧年要有「觀光新戰略」,鼓勵與會者積極建言。我在會場中看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後改為生物多樣性中心)陳章波老師、台灣大學植物系郭城孟老師發言,向葉部長說明台灣的生態特性與自然之美,以及環境需要保護,觀光品質需要提升,呼籲台灣應推動友善環境的生態旅遊。

同年10月,交通部為加強觀光產業之發展,研訂了「21世紀台灣發展觀光新戰略」及「21世紀發展觀光新戰略行動執行方案」,其發展策略有三:1、以「全民心中有觀光」「共同建設國際化」出發。2、法令突破、體系整合,開創觀光發展新格局。3、發展本土生態三度空間的優質觀光新環境。 

 取自交通部觀光局網站   

之後,陳老師與郭老師受聘擔任跨部會「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小組」(簡稱「政觀推」,2002年7月24日改稱「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委員,直接在政府體制內建言,更具影響力。當時擔任該小組的主席是社區營造先驅者新港小鎮醫師陳錦煌政務委員,他極力支持以保護環境、造福社區、提升品質為訴求的「生態旅遊」,而2002年剛好又是聯合國倡議的「生態旅遊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2002),配合國際觀光發展思潮,行政院因此也訂2002年是「台灣生態旅遊年」,於是從2001年開始,在「政觀推」將「生態旅遊」列為推展政策並追蹤考核各工作項目後,政府相關部門就積極投入生態旅遊年的準備工作。

揆諸當時台灣的民間團體中,與生態旅遊業務在自然生態方面有間接相關的不少,如各地野鳥學會、鯨豚學會、荒野保護協會、自然步道協會、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等,不過都非生態旅遊專業團體,為了能有民間單位可以協助、呼應政府機關的生態旅遊推展工作,或提出建議、諍言,於是由陳章波與郭城孟兩位老師登高一呼,集結產業、官方、民間社團、社區、學術界等代表,開始籌備民間促進生態旅遊發展的團體。 

籌備行政工作由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擔綱,對口的行政機關則是政觀推的幕僚單位交通部觀光局,當時的副局長蘇成田(2002年9月16日陞任觀光局長)帶領技術組以二科為主的同仁主責政府生態旅遊相關工作的彙整以及與民間執行團隊的合作。 

一開始,籌備的民間團體的名稱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觀光協會」,在第一次籌備會議中決議改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成立後再於2012年3月4日召開的第六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決議更名為「台灣生態旅遊協會」。 

取自2012年3月4日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第6屆第1次會員大會會議紀錄 

發起人會議由自然步道協會承辦,於2000年12月20日假台中縣東勢鎮(2010年10月25日改制為台中市東勢區)谷關龍谷觀光飯店召開,從參與者的規格可以看出當時政府與社會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參與者名單為:

政府機關代表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錦煌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蘇成田

交通部觀光局技佐孫易琴

農委會林業處副處長湯曉虞

農委會林業處保育科林耀源技正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永發 

學術單位代表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章波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謝蕙蓮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助理吳貞儀

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王鑫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宗賢

台灣大學植物系教授郭城孟

台灣大學動物系教授周蓮香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汪靜明 

民間團體代表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俶圭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秘書李嘉馨(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成立後就轉任該協會秘書)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賴鵬智

中華民國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秘書葉品妤

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副理事長林淑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顧問陳來紅

生態保育聯盟秘書賴佩茹

參與者土地關懷工作室召集人陳健一 

社區代表

台中縣原住民部落重整促進會理事長羅權星

松鶴故鄉重建工作隊召集人黃永光 

媒體代表

公共電視節目部製作人劉美玲 

產業界代表

通宵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總經理張玉成

龍谷觀光飯店企劃經理黃博文

阿綠傳播公司導演陳賜勇 

發起人會議紀錄如下:

當天晚上隨即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由發起人會議推舉的13位籌備委員開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商議成立組織之細節。籌備委員名單請見上方發起人會議紀錄第三頁。當時討論的組織章程草案,是交通部觀光局技術組二科科長馬惠達(現為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所擬的。 

第一次籌備會議紀錄如下:


第二次籌備會議則於2001年3月9日假交通部觀光局會議室召開。紀錄如下:




2001年5月,交通部推出「國民旅遊方案」,發展策略中明訂:結合各觀光資源主管機關,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與健康旅遊。其中發展生態旅遊的具體措施為「推動中部地區地震地質景觀生態之旅」、「推動森林步道系統健康與生態之旅」、「推動海岸地質景觀、溼地、海洋生物生態之旅」、「推動脊樑山脈地形景觀、動植物、原住民文化生態之旅」,將政府要推行生態旅遊的政策更明確化了。 

協會成立後,會務繁重,卻一直找不到專職秘書長,當時我是理事,會裡多位師長認為我有民間企業管理及民間組織管理經驗,多次力勸我接秘書長一職,在幾經婉拒後只得恭敬不如從命,辭去理事專任秘書長。 

協會初期借用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陳章波老師研究室一隅工作,當時秘書處就我跟秘書李嘉馨兩人。第一任理事長高志明(義美食品公司總經理)積極協助租到辦公室,並立即捐款25萬給協會當開辦費,解決初期房租與專職人員開銷的經費問題。義美食品公司爾後無論高先生是否有擔任協會理事長,都大力支持協會相關業務,例如長期提供理監事開會的會議室與辦理生態旅遊講座、教育訓練、營隊的教室,還有每次會員大會、研討會的茶點提供,以及會員大會用到遊覽車接駁的租賃費用等,在在減輕協會很多的財務負擔。高理事長多年間共捐了140餘萬幫助協會度過財務難關。另,陳章波老師也曾借給協會25萬周轉應急,之後協會歸還12.5萬,另12.5萬則是陳老師捐給協會。 

協會成立初期幾年,因生態旅遊在台灣是新的產業,也是新的學問,要做與可做的事情很多。尤其2002年,更逢聯合國及台灣的「生態旅遊年」,新的協會立即投入所有能量向政府機關與民間積極推展生態旅遊理念與作法。從零到有,非常辛苦的籌措財源與推動各項業務。在秘書處同仁克勤克儉、同心協力工作下,加上各方資源供應,協會很快有了穩定的工作環境,各種事務器材亦一應俱全。 

在這邊要提一位協會的傳奇人物,就是協會的第一位專職人員李嘉馨,她在自然步道協會任職時處理生態旅遊協會所有籌備事宜,協會成立後轉任協會專職秘書,初期沒有秘書長也沒有其他同仁,所有成立之初的行政雜務還都是她一人解決。她工作能力強,聰明又機靈,嘴甜人緣好,電腦文書作業技巧一流,甚至連辦公室的網路架設或電腦故障都是她搞定,她一個人至少可以抵三個人工作量,而且品質不打折扣。她表現優異,所以在陸續增加工作人員後,我建議理事長將李嘉馨提升為副秘書長,培養更大器的組織管理能力。 

培養接班人是對的。在2002年一次研討會因搬運物品過重又多,可能還有姿勢不正確,導致脊椎受傷,雖經復健治療,但不敵每日工作十數小時及經常出差奔波勞累之苦,終致腰椎椎間盤破裂而緊急開刀。術後工作仍十分忙碌,無法獲得適度休息與調養,2003年下半年腰椎又不適,醫生警告若不調整工作型態,恐有復發或癱瘓之虞。因此不得不於年底以健康因素辭去我最愛的工作。這時李嘉馨已足堪重任,因此接下秘書長一職。 

2001-2002年間,我數度代表生態旅遊協會到政觀推簡報國內生態旅遊推展情形,可見當時政府是如何重視這項政策與執行狀況。以下是2001年8月15日政觀推第五十五次委員會議會前會簡報內容,從中可見協會才成立4個半月,工作項目就既多且廣,而且涵蓋與許多公務部門的合作。












 (註:後來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台灣代表團被拒絕參加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

下表是2002年推動生態旅遊年業務與協會對口的各公務機關名單:

下表可以看出生態旅遊協會與公私部門的夥伴關係:

 
不過,政府才在2002年推「生態旅遊年」,卻在當年6月又開始另一主力觀光政策「觀光客倍增計畫」,加之有學界認為在交通部觀光局主導下的生態旅遊過於重視市場經濟,較少關照生態保育(這一點我完全不認同),於是有呼聲將生態旅遊的督導機關從政觀推轉到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稱「永續會」) 

2003年1月,生態旅遊協會以書面向負責督導永續會的林盛豐政務委員簡報2001-2002的工作成果,讓他瞭解協會在做什麼。

2003年5月20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4年1月22日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併改制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在永續會第九次工作會議提議增設「生態旅遊推動小組」,討論後決議是在「國土資源組」行動計畫中增列為工作項目,請看會議紀錄:


2003年11月,政府的生態旅遊施政業務管制考核正式由政觀推轉移到永續會的「國土資源組」,請看該年11月11日永續會國土資源組第九次會議紀錄:

自從生態旅遊業務轉移到永續會國土資源組後,生態旅遊協會就沒有再受邀列席過行政院跨部會的相關會議了。2009年起永續會停止列管生態旅遊業務,自此中央即無整合性及宣示性的生態旅遊政策。 

生態旅遊在台灣推展了20年,生態旅遊協會應運而生,現已長大成人。政府相關機關、學界、業界、社區、社團與生態旅遊協會在各自領域推廣生態旅遊理念、教育、活動及產業發展,20年不算短時間,在我個人看來卻進展緩慢。生態旅遊雖有理論基礎,但說起來與做起來卻一人一把號,自由心證,各自解讀,大家都說得頭頭是道,所以至今生態旅遊是什麼樣態、該怎麼做仍然莫衷一是。而行政院不管生態旅遊,只注重大眾旅遊,失衡的觀光政策一再使得環境遭受不當旅遊行為的破壞。而旅行業界投入並且能正確執行生態旅遊的少之又少。台灣現在也還缺少對旅遊地(含社區)、旅行社或遊程的生態旅遊認證。不過也有可貴之處,已經陸續有社區發展出我認為的範例,可供各界參考。近年已有旅遊地與旅行社朝向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方向邁進,並努力爭取國內外標章認證。而我最大遺憾是我英文很差,沒辦法寫英文文章或參加國際會議對國際介紹台灣生態旅遊社區(如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輔導的恆春半島社區群、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輔導的鰲鼓濕地社區群)的案例模式,這部分只好期待外文能力一流的專家學者的努力了。 

我從理事、秘書長、顧問、監事到常務監事,一路跟著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奮鬥、成長,也犧牲了部分健康,但心靈與知識的收穫,以及在各領域因工作結緣的公私情誼,都是我人生珍貴的資產。感謝當年鼓勵、勸說我接受秘書長一職挑戰的師長們,感謝原本不認識我的高理事長願意委以重任並對我充分信任、授權,讓我完全發揮,感謝歷屆理監事的指導與共同協助會務發展,感謝歷來秘書處同仁的刻苦耐勞,感謝會員的不離不棄,感謝義工好友們的情意相挺,感謝公部門給我許多學習與操作的機會,因為有大家,我才能在生態旅遊領域優游自在,甘之如飴。 

延伸閱讀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成立大會手冊內容回顧-20010331

2001年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創會時的簡介摺頁與宣導摺頁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20周年生日快樂暨第九屆理監事當選名單-20210411

生態旅遊的外在與內涵

台灣生態旅遊發展現況與展望 

鄭重推薦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原森旅行社的生態旅遊服務

怎樣的遊程可以稱為生態旅遊遊程

聯合報訪賴鵬智談台灣生態旅遊發展憂慮-20171213

墾丁國家公園社區生態旅遊相關管理機制概覽

墾丁國家公園社區生態旅遊發展過程與現況

人生物圈雜誌刊登賴鵬智文章《生態旅遊,一種矛盾的協調》

Overtourism 超限旅遊

生態旅遊訓練基本要求就是環保

小心漂綠旅遊:如何辨別真假生態旅遊(中英對照)

2002國際生態旅遊年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宣言中文版

本網誌「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社頂生態旅遊地特寫」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