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 女性引領旅遊趨勢報告》摘譯

全球旅遊趨勢觀測機構Globetrender和女性旅遊雜誌《Citizen Femme》透過全球女性賦能平台AllBright,針對全球28-55歲高資產淨值女性旅行者抽樣調查,於2025年5月共同發布《2025-2030 女性引領旅遊趨勢報告》(The Future of Female-Led Travel: 2025-2030)。

💡 整體概況

  • 👩‍💼 女性為旅遊主力:佔全球旅遊人口約 2/3,旅遊次數更多,內容更多元。

  • 💰 財富與影響力崛起:2030 年美國女性將掌握 34 兆美元資產。

  • 旅遊成為身分與自我實現的延伸,進入「女性影響力(Femmefluence)時代」。

在當今世界,女性不僅佔全球旅行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她們的旅行頻率和動態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更多元。她們能夠輕鬆且靈活地在不同角色和旅行風格之間切換。這種轉變反映了更廣泛的文化演變,如今靈活多變的女性旅行者不再局限於單一的探索模式,而是通常在同一年內能夠規劃和靈活參與多種旅行方式。

女性常主導安排家人和伴侶的假期,她們也選擇單獨旅行或與朋友結伴同行,以及加入女性為主的旅行團。女性正將旅行視為一種身分、責任與渴望的自由展現——而在未來幾年,她們的財務實力更會不斷增長。我們正邁入「女性影響力」時代。

光是在美國,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30年,女性將掌握34兆美元的資產,相當於該國可投資財富的38%(高於2014年的7.3兆美元,佔29%)。這種深刻的轉變將在全球產生共鳴,其驅動力是女性獲得高薪職位、打造成功企業以及繼承財富——尤其是從配偶那裡繼承的財富。在美國等市場,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五年,通常會與年齡稍大的伴侶結婚,這一事實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

而隨著家庭休假和「工作度假」workation的趨勢日益增長,這種趨勢也逐漸演變為長期度假。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 2030 年,全球可遠端執行的數位工作量將增加約 25%,達到約 9200 萬份,因此包括專營「工作度假」的 Noma Collective 旅行社在內的旅遊業者著力為想要遠端工作的家庭規劃為期三週豐富多彩、遠離螢幕的旅行。(編按:有關「工作度假」的趨勢,可參考《2025年年輕人旅行十大趨勢》一文。)

此報告指出2025年至2030年間塑造女性主導旅遊未來發展的五大關鍵趨勢:
拓展視野
結伴同行
療癒靜修
回歸自然
特蒐紀念品

這些觀察尤其適用於《Citizen Femme》雜誌的典型讀者:年齡在28歲至55歲之間,屬於追求奢華或高資產淨值的女性。

女性消費力與旅遊動能是現在也是未來的旅遊市場主流,重視女性市場並為其規劃會事半功倍。

對於旅行業而言,現在正是了解並回應女性影響力不斷變化的需求的關鍵時刻。

底下是五大趨勢概述:

五大「女性影響力」旅遊趨勢(Femmefluence Trends)

1.拓展視野(New Herizons)

女性正以越發無畏的方式拓展旅遊視野,從獨自參加狩獵之旅到穿越偏遠地區的公路旅行。據奢華旅遊運營商 Scott Dunn 數據顯示,去年 58% 的單獨旅行訂單來自女性;冒險旅行協會(Adventure Travel Trade Association)也指出,女性現佔冒險旅行訂單過半比例

2. 結伴同行(Girl Grouping)

女性正超越「海灘狂歡假期」的旅遊刻板模式,轉而投入更具深度與質感的團體旅行。無論年齡或人生階段,皆重視共享經歷與深化情誼。這些精緻假期常融合學習與奢華體驗——如皮拉提斯靜修營或米其林主廚帶領的美食之旅。

3. 療癒靜修(Healing Retreats)

女性意識到投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尋求專注情緒與靈性提升的靜修體驗,從中建立姐妹情誼。報告指出,這類女性專屬靜修主題日益多元,涵蓋更年期、性探索、哀傷復原與靈性成長等面向。

4. 回歸自然(Earth Mothering)

隨著家長日益憂心孩子沉迷3C螢幕,假期正被重新定位為讓孩子重返自然、參與實體活動的機會。旅宿業業者透過實體遊戲、探索學習的創意專案回應需求,讓孩童在旅途中重拾真實體驗。例如:

  • 斐濟度假村為兒童提供太陽能烤箱製作和植樹等活動;Scott Dunn 的 Explorers 兒童俱樂部推出了 STEM 機器人工作坊和「從農場到餐盤」的烹飪課程。而其為家庭提供的教育假期組合則包括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扮演牛仔、在西西里島進行考古探險,以及在肯亞的桑布魯「一周勇士」計畫。
  • 馬爾地夫度假村提供 TikTok 舞蹈課程,在 Z 世代的數位原生感與豐富的參與之間取得平衡。也辦理「氣候勇士」如清理珊瑚礁與植樹等環境教育活動。

5. 特蒐紀念品(Souvenir Scouting)

抗拒全球化品牌主導的消費模式,具風格意識的女性旅人轉向尋覓在地工坊與設計師的獨特家飾與服飾。此舉不僅是購物,更是透過匠師工藝捕捉旅遊地靈魂,守護真實人文的連結。

以下是五大趨勢重點臚列:

1.拓展視野(New Herizons)

女性勇於探索,獨旅成主流

  • 愈來愈多女性選擇獨自冒險,如到印度追蹤老虎、斯堪地那維亞極地遠征。
  • 2025 年 58% 的獨旅訂單來自女性,40% 計劃一年內旅行三次以上。(Scott Dunn, 2025)

  • 女性旅客精明、堅定、有目的性,追求「改變自己」而非打卡式旅遊。

  • 科技進步使女性旅行更安全便利,提升獨旅信心,獨旅不再是風險,而是蛻變的儀式。

  • 旅遊帶來的是挑戰與蛻變:「我去了,我做到了,我變得更堅強」。

2. 結伴同行(Girl Grouping)

重視女性情誼與深度連結

  • 深化人際連結,減壓抗憂鬱,甚至有助延年益壽。
  • 不再只是年輕女子的「瘋狂派對行」,而是各年齡層女性的高品質聚會。

  • 包括從巴黎的馬卡龍課程,到多明尼加的豪華別墅假期。

  • 各年齡層女性重拾友情,50 歲以上女性也積極參與姐妹行,追求奢華、美食、文化體驗。

  • 活動包含:皮拉提斯、品酒、文化課程、米其林主廚導覽。

  • 研究證明:與女性朋友相處可降低壓力荷爾蒙、延長壽命。

3. 療癒靜修(Healing Retreats)

擁抱身心靈的完整療癒

  • 女性拒絕外貌導向的「美麗壓力」,轉而尋找情感、精神的重建,擁抱「真實感」與「內在力量」。

  • 愈來愈多女性參與針對女性尋求身心靈平衡設計的靜修會(如情緒療癒、更年期、自我探索)。

  • 活動範圍廣泛:森林浴、怒吼療法、香氛月光體驗、迷幻蘑菇療癒、原住民儀式等。

  • 女性正在「奪回健康主權」,以姐妹情誼與深度連結為核心。

4. 回歸自然(Earth Mothering)

家庭旅遊新目標:讓孩子「回歸自然」

  • 父母愈來愈擔心孩子對3C產品螢幕的依賴,旅遊成為「去科技化」的良機。

  • 家庭旅遊強調「脫離科技、連結自然」。
  • 優質家庭旅遊內容激增:自然教育、野外生存、農場教育、科學實驗、藝術創作、數位排毒體驗等。

  • 像卡達、斐濟、馬爾地夫的高端度假村皆推出專為兒童設計的永續生活體驗。

  • 鼓勵孩子「放下手機、踩上沙灘」,回到自然、學習與情緒成長。

  • 60% 父母支持校園禁用智慧型手機(Mumsnet, 2025)

5. 特蒐紀念品(Souvenir Scouting)

從「買紀念品」進化為「收藏故事」

  • 尋找具有文化意義的手工藝、藝術品取代觀光商品。

  • 拒絕千篇一律的全球品牌,轉而探訪當地設計師與藝文空間。

  • 精品旅宿開始設置當地藝術品與文創商品販售區,如肯亞珠寶、希臘手工藝。

  • 消費意識提升,73% 旅客希望旅費能回饋當地社區。(Booking.com, 2025)

  • 心理學研究指出,有意義的紀念品可強化情感記憶,提供精神上的連結。

  • 支持在地工藝,強化記憶連結與負責任消費意識。

🧭 結語

女性旅者的興起正重塑旅遊產業面貌,從個人蛻變、友誼深耕,到親子重連、文化探索、重視體驗、關係與自我價值等,都是女性影響力的體現。無論是探索極地、參加情緒療癒課,還是為家人安排減少螢幕干擾的自然旅行,女性在2025–2030 年將引領未來旅遊產業的轉型與創新。而2028年將是女性旅行經濟轉捩點,高端旅遊客製化市場須重建「以女性需求為中心」的服務鏈。

報告下載:https://globetrender.com/product/the-future-of-female-led-travel-2025-2030/

延伸閱讀:

2025年年輕人旅行十大趨勢

2025年夏天美國人最愛歐洲旅遊地排行

2025年聯合國旅遊組織常務理事會名單

2024年綠色旅宿趨勢報告摘譯(中英對照)

《氣候與海洋:量化沿海及海洋旅遊經濟效益與排放溫室氣體影響並保護旅遊地》摘譯

阿姆斯特丹禁止新建酒店減緩超限旅遊問題

生成式人工智慧正重塑旅遊業:機遇、挑戰與未來展望

旅遊業明天會更好13項指導原則(中英對照)

如何區分永續旅遊、生態旅遊、自然旅遊、綠色旅遊、低碳旅遊?

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永續旅遊目的地經營管理十大原則》摘譯(中英對照)

【歷史回顧】生態旅遊嚴重衝擊野生動物

「綠色西班牙」—歐洲最大的生態旅遊廊道,自然旅遊與長程健行聖地

全球首個超限旅遊指數(Overtourism Index)衡量熱門景點超限旅遊程度(中英對照)

AI 已成旅遊詐騙主要工具,如何防範?

本網誌「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通論」、「國際旅遊」、旅遊地經營管理」、「環保旅館」、「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導覽解說」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