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公私營旅遊地行走,感受到對遊客最易有傷害危險的不是有圍籬或有警示標語或警告標誌的地方,反而是每一階層前沿沒有明顯標線的階梯,尤其是戶外的木棧階梯或室內階梯,因為各階層同色,從上往下走時會分不出階層,容易導致遊客踩空,要不嚇一跳,要不腳扭傷,要不就摔傷。在遊客意外傷害統計上,通報在階梯跌倒、扭傷的次數也許不多,甚至掛零,不在被重視的傷害預防因子分析中,但我相信沒有申訴、沒有通報但在階梯因踩空嚇一跳或腳踝稍微痛一下的遊客應該還不少,尤其是在雨霧、濕滑的環境裡。
若參加的是景區安全維護或服務品質督考行程,我都會對景區管理者建議,要在階梯各層前沿塗上白漆或黃漆,將階層明顯區隔出來,以利遊客辨識清楚,讓踏腳位置明確,可以安心行走。這在經常雨霧、濕滑的環境更是必要的安全措施。若前沿除了有明顯標線外,能有止滑效果則更好。
曾有景區主管回應有「學者」認為在野外的階梯前沿都塗上白或黃線條,會造成與大自然色彩不協調,是視覺干擾,顯得突兀,而反對此安全作為。我對此「學者」意見頗不以為然,階梯前沿塗色只是大環境中很小局部的色彩,對整體大自然景觀應無重大衝擊,這跟大型人工建物或設施之外觀顏色與大自然違和狀況差距甚大,不應一概而論。況且在視線不佳的雨霧中行走階梯,安全需求更甚風和日麗之時,只要階梯前沿有明顯標線,就能有效提升維護遊客安全,這麼簡單的邏輯,何須多辯。
以下是階梯前沿沒有明顯標示的案例照片,可以看出行走者無法清楚辨識階層,從上往下走時,看到的階梯是一整片而不是一階階,遊客就容易踩空。
(註:以上案例有些已經改善)
以下是階梯前沿有明顯標線的案例相片,可以看出階層辨識度高,行走的安全性就提升很多。








延伸閱讀:
本網誌「旅遊地經營管理」專欄各文
精選文章:
「國際生態旅遊學會對生態旅遊的定義(中英對照)-2015年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