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網誌前一篇文章《幼葉林(瑞里)作戲瘋,兼談「大點雨杉」》,王弘明老師提及「2006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社區志工導覽訓練解說資源調查報告」,讓我想起2005年接受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稱「阿管處」)委託,執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社區志工導覽訓練」及2006年進階訓練時要求社區志工進行在地文史與自然資源調查,產生這本超出預期、文圖並茂的調查報告的點滴過往。
該案是我在2004年成立野FUN生態實業有限公司後,第一個接的解說訓練案。以往在保育團體服務時已有的訓練解說志工、種子教師及培訓鄒族達邦、來吉部落解說員的經驗,加上自己現在可以完全作主、發揮更多創意及理念的情形之下,這群社區解說志工在2005年基礎訓練、2006-2007年進階訓練期間就變成了我的「白老鼠」,我想將一些我對解說員品質要求的想法及訓練模式都加諸在他們身上。他們也不負期待,願意接受魔鬼訓練,成就了一段至今難忘難解的培訓緣分,許多位學員至今都是此生摯友。
我訓練解說員的基本理念就是:
1.訓練後的專業素養須有一定程度。
2.從嚴要求,從嚴考核,寧缺勿濫。
3.訓練過程也在對學員進行環境教育。
4.解說員在服務時能有「無形的」環教教育功能。
於是,除了在第一階段的面談就很慎重外,我在室內外訓練過程不提供紙杯與瓶裝水(訓練場地若無飲水機就用保溫桶提供飲用水),並嚴格要求學員不能帶瓶裝水、自備環保杯;不能抽菸、嚼檳榔;便當不提供免洗筷,須自備環保餐具;上、下午皆須簽到;講師出五道題目,選擇題或填空題皆可,於下課五分鐘前測驗,據以瞭解學員上課是否認真聽講;每天上課時數、測驗成績都張貼在教室公布。
我對學員要求嚴格,當然也自我奉行以為示範。而所有課程我都親自主持並全程參與,與學員一同學習,一同成長,並適時作為講師與學員知識落差的銜接橋樑,也隨時觀察與記錄學員的表現,同時與學員建立深厚情感,以後一起終身學習。
2005年36小時基本研習通過後,2006年接著進階訓練。
進階訓練分成五個系列共60小時,總研習時數不得少於50小時:
系列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觀光業者接待大陸人士服務品質講習會(6小時)
系列二:細說奮起湖導覽解說研習會暨社區導覽示範觀摩(24小時)
系列三: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社區志工解說專長進階訓練課程(24小時)
系列四:解說資源調查實務操作(不計結業必要時數)
系列五:解說資源調查成果分享(6小時)
為了鼓勵學員盡量撥冗參加進階研習,研習時數逾55小時且表現良好者,贈送吳忠宏教授著作「21世紀的解說趨勢」一本以資獎勵。

有關「系列四:解說資源調查實務操作」,是由學員自選一區或跨區於奮起湖、瑞里及樂野示範點(或步道),進行為期三個半月的解說資源調查,由學員撰寫解說材料以製作解說輔助教材。在當時那個年代,對地方性的解說志工訓練而言,可以說是一項新且大膽的嘗試,對學員而言,也是一種摸索與試煉,還真沒人能對結果有所想像。
可這群2005年受基礎訓,2006年受進階訓的社區志工,因為有了邱慶耀(邱大)老師、林玉琴老師、林金雄老師、江德賢(江某)老師、李璟弘老師、林雪美老師、陳昭敦老師的加持,尤其邱慶耀老師是這二年訓練挑大樑的講師,以他深厚的博學功力及精實的解說示範灌注到學員身上。因為這些老師的加持讓學員們具備了基本的自然生態知識與解說素養,而且解說資源調查期間還有江某老師與李璟弘老師特別指導,於是「系列四:解說資源調查實務操作」竟然成果豐碩,加上解說員們的文筆及攝影都很好,撰寫的解說文圖資料猶如專業公司編製的一樣。這出乎意料的成績,本來預算是黑白影印裝訂成冊,為了獎勵他們的付出與表現,讓我不惜血本,請專業印刷公司(伯驊印刷有限公司)設計排版並彩色印刷成冊,每位解說員一本留念,也作為日後解說參考資料。
2005年47位基礎訓練結業學員分布於大阿里山區,有鄒族、漢人,他們是方白雲、王俊信、安孝明、安孝欽、安高民、吳芳旗、吳帝鞍、吳麗娟、呂憲文、李琇玉、汪麗珠、屈堯芳、林小燕、林文玉、林志忠、林怡玲、林旻俊、林明賢、林炳煌、林淑媛、林錫鑫、邱宏仁、桂先玲、高曼娜、梁錦德、莊蒼菁、許世明、許芬卿、許碧雲、許銘宏、陳良清、喻慧強、陽光力、黃登燦、楊重雄、溫秀球、廖慶雄、劉秀英、劉家榮、劉嘉南、劉嘉聖、鄭秉明、賴建安、賴美春、謝玉娟、簡惠玲、羅美珍。(以姓名筆畫排序)
2006年進階訓練結果:
- 受訓時數前三名(含解說資源調查每3小時換算學習時數1小時):李琇玉82小時、賴建安78小時、簡惠玲77小時
- 全勤八名:林錫鑫、林小燕、賴建安、陳良清、李琇玉、賴美春、簡惠玲、喻慧強
- 贈書十七名:林錫鑫、高曼娜、鄭秉明、林旻俊、劉嘉聖、梁錦德、林小燕、賴建安、陳良清、邱宏仁、李琇玉、賴美春、簡惠玲、羅美珍、喻慧強、林文玉、謝玉娟
- 結業證書十九名:林錫鑫、高曼娜、鄭秉明、林旻俊、劉嘉聖、梁錦德、林小燕、賴建安、陳良清、邱宏仁、李琇玉、賴美春、簡惠玲、羅美珍、喻慧強、林文玉、謝玉娟、莊蒼菁、林炳煌
- 研習時數證明五名:呂憲文、林淑媛、林怡玲、劉家榮、劉嘉南
感謝這群我在阿里山地區最早結緣的在地夥伴,願意配合與接受我的嚴苛訓練,除了獲得珍貴友情,也累積不少實務心得,可以在往後的其他訓練案施展。當然,也感謝當時的阿管處長官(鐘福松處長、遊憩課劉瓊如課長——現在是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行銷管理研究所、觀光休閒管理研究所教授)完全信任我的作為,充分授權不干預,並在行政事務及資源上給予支持,讓我從規劃到實務做了很多新嘗試、新做法。更讓我有信心接下阿管處後續於2007及2011年另二期的導覽志工訓練,而且培訓內容更多樣、更繁複,同樣讓學員接受紮紮實實的「魔鬼訓練」。
2012年起因為專注於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委託輔導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周邊社區發展生態旅遊,很難山上、海邊同時兼顧,因此放棄繼續承攬阿管處的計畫,以後就沒再接該處的相關訓練案了。現在,我已近乎退出江湖,更不可能再親自操刀解說訓練,許多想法、做法,就留待夢中出鞘吧。
(本文末的「延伸閱讀」有阿管處其他解說訓練的精彩圖文可回顧)
底下張貼該本解說資源調查成果掃描檔,作為阿里山在地夥伴學習與表現的歷史見證:(編按:18年前的生態資料有些會與現在最新的生物分類及特有性不同)
延伸閱讀:
阿里山第四期導覽志工訓練: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研習篇(影片與相片)
本網誌「導覽解說」、「生態旅遊或觀光遊憩」、「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解說員訓練」、「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頂笨仔生態旅遊地特寫」、「丹大生態旅遊輔導」專欄各文
台灣杉不是台灣特有種了……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D%89
謝謝陳老師指正。
18年前的生態資料有些確實會與現在最新的生物分類及特有性不同,還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