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案例】
台鐵都公司化了,但總覺得外在感受到的經營管理還是無甚差異。
就拿旅客吞吐量最多,也是外籍遊客進出最多的台北車站為例,任何牌誌、標示都應該為促進國際觀光,提升服務水準來設想,最基本的就是起碼要做好中英「雙語化」的標示。台鐵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改善空間。
例如自動售票機上方橫幅標示牌,顯示的是台北車站往周邊各線的各車站站名與方向,基本上都有英文翻譯,可就是疏漏了「圖例說明」的雙語化,各線名稱及車站等級分類只有中文,包括「圖例說明」那四個字也沒英文翻譯。沒有英文,讓外籍旅客就看不懂了。
雖然現在手機功能強大,以手機鏡頭對準中文,也能立即翻譯各種語言,不過因為英文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溝通的主要語言,基本的雙語標示可以讓大多數的旅客立即一目了然,無須在行進或舉動中停下來多費周章浪費手機翻譯時間,且手機翻譯也常有雞同鴨講的結果出現。
台鐵從上到下,尤其上層管理職人員,多用心一些吧!
(有朋友建議我不要對台鐵那麼兇,多一些鼓勵不更好。謝謝指教,鼓勵讓給你們,督促改善缺失讓我來,這是我的存在價值之一!)
順帶一提:
連臺灣頗具規模的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也有這樣標示雙語不全的缺失。
在旅客熙來攘往的台北車站設有ATM,目的當然就是為了服務旅客並增加業務量,但在服務項目的標示卻只有中文,沒有中英雙語,連下方的電話服務說明也一樣沒有英文,這教外籍遊客如何立即了解你的服務有哪些,並立刻起意使用你的服務?
也許有人會說,螢幕就有外語選擇鍵,可以看其他語言的選項。但我強調的是,在看標示時的當下反應是很重要的,誰能讓外籍遊客「立即一目了然」,就多一分服務的機會。
國泰世華銀行的業務主管,也是要多用心一下。不要只想到服務國內民眾,你的標示對外籍遊客更友善,對業務的增長應該也會有幫助的。
延伸閱讀:
本網誌「台鐵爛到底」專欄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