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極報告摘要及影片、圖片(中英對照)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在2022年12月發布《2022年北極報告》(Arctic Report Card 2022) ,該報告從2006年開始,每年年底發行一次,透過及時且經過同儕審查的來源,提供清晰、可靠和簡潔的有關北極環境系統各面向歷史紀錄比對的最新環境資訊。 此報告希望提供給對北極環境和科學有興趣的科學家、教師、學生、決策者和普通大眾參考。

Issued annually since 2006, the Arctic Report Card is a timely and peer-reviewed source for clear, reliable and conci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rctic environmental system relative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Report Card is intended for a wide audience, including scientists, teachers, students, decision-mak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interested in the Arctic environment and science.

 

 《2022年北極報告》影片。北極地區依然持續暖化與融冰,海冰也愈來愈薄,生態也產生劇烈變化,部分地區海鳥大量死亡。海平面上升加上極端氣候,人類居住環境受到更多更大的自然災害。而北極海冰減少,卻讓人類開拓更便捷的海運路線。影片最後強調人類行為造成氣候變化已是明顯事實,現在就是儘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才是解救之道。

影片內容  Video content:
00:00 – 介紹  Intro
00:11 – 北極持續暖化  Arctic warming trends continue
00:33 – 海冰愈來愈薄  Sea ice is thinning
00:41 – 海運交通增加及其影響  Increased ship traffic and its impacts
01:02 – 海鳥及死亡  Seabirds and die-offs
01:38 – 降雨增加  Increasing rainfall
02:02 – 極端氣候  Extreme weather
02:12 – 格陵蘭熱浪融冰  Greenland heatwave melting surface ice
02:28 – 對生態系與社區的衝擊  Impacts to ecosystems and communities
03:00 – 工作群名單  Credits

北極雖離我們很遠,但它環境的點滴變化都會如「蝴蝶效應」般的影響到我們的現在與未來,能不關心嗎?

我翻譯報告摘要如下,並附上相關圖片與說明,請參考,也可作為環境教育素材: 

摘要   Highlights   

  • 過去一年(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9 月)北極的地表均溫是自 1900 年以來的第六高。過去七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 阿拉斯加北極地區和加拿大北部的低氣壓使得波弗特海和加拿大群島的夏季持續溫暖。
  • 北極繼續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而某些地方和某些時候變暖幅度甚至更大。
      • The averag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Arctic for this past year (October 2021-September 2022) was the 6th warmest since 1900. The last seven years are collectively the warmest seven years on record.
      • Low pressure across the Alaska Arctic and northern Canada sustained warm summer temperatures over the Beaufort Sea and Canadian Archipelago.
      • The Arctic continues to warm more than twice as fast as the rest of the globe, with even greater warming in some locations and times of year.

海洋方面   In the oceans

  • 2022 年北極海冰範圍與 2021 年相似,遠低於長期平均水平。 
  • 20228月,北冰洋大部分無冰區的海面均溫繼續呈現1982-2022年的升溫趨勢。20228月楚科奇海的海面均溫卻反常地低。
  • 在2003-22年間,北極大部分地區的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或海洋初級生產力繼續增加,其中歐亞北極和巴倫支海的增幅最大。
  • 2009 年至 2018 年的衛星紀錄顯示,隨著海冰減少,北極的海上船舶交通量不斷增加。 海上交通量增長最顯著的是從太平洋經過白令海峽和波弗特海。
  •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用「海洋融化-格陵蘭任務」的尖端技術證明,格陵蘭大陸棚沿岸的海洋溫度上升造成冰原邊緣的冰川融化,加速海冰流失。
      • 2022 Arctic sea ice extent was similar to 2021 and well below the long-term average.
      • August 2022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continued to show warming trends for 1982-2022 in most ice-free regions of the Arctic Ocean. SSTs in the Chukchi Sea were anomalously cool in August 2022.
      • Most regions of the Arctic continued to show increased ocean plankton blooms, or ocean primary productivity, over the 2003-22 period, with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the Eurasian Arctic and the Barents Sea.
      • Satellite records from 2009 to 2018 show increasing maritime ship traffic in the Arctic as sea ice decline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maritime traffic are occurring from the Pacific Ocean through the Bering Strait and the Beaufort Sea.
      • NASA’s Oceans Melting Greenland mission use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to demonstrate that rising ocean temperatures along Greenland’s continental shelf are contributing to ice loss through melting glaciers at the ice sheet’s margins.

陸地方面  On the land 

  • 2022 年 6 月,北美(56 年紀錄中第二低)和歐亞大陸北極地區(紀錄中第三低)的陸地冰範圍異常低。 冬季冰範圍則高於平均水平,但北極變暖讓初期冰(編按:未滿一年的冰)提前融化,導致整體冰量偏低。 
  • 自 1950 年代以來北極降雨量顯著增加,現在所有季節都可以監測到。 從 2021 年 10 月到 2022 年 9 月觀察到比正常情況更潮濕的情況,這是過去 72 年中第三個最潮濕的年份。
  • 格陵蘭冰原經歷了連續 25 年的冰層流失。 2022 年 9 月,史無前例的融冰季末變暖導致超過 36% 的冰原地表融化,包括 10,500 英尺(編按:3,200公尺)的冰原頂峰。
  • 苔原綠度從前兩年的歷史最高值開始下降,北美北極大部分地區的生產力很高,但西伯利亞東北部的生產力異常低。 野火、極端天氣事件和其他干擾變得更加頻繁,影響了苔原綠度的變化。
  • 歐亞大陸和北美的湖泊冰期持續時間有著顯著差異,歐亞大陸的冰期明顯長於平均水平,而北美的湖冰持續時間則較短。 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加拿大,北極湖泊結冰的時間較以往晚。
  • 儘管昆蟲對北極生態系以及北極原住民和北極居民的食物系統至關重要,但大多數北極傳粉者的分布、保護狀況和生態學卻鮮為人知。 長期協同監測、更多的資金和新興技術可以提高我們對北極傳粉媒介棲地和狀況的了解,並提供信息擬定有效的保護策略。
      • June 2022 terrestrial snow cover was unusually low over both the North American (2nd lowest in the 56-year record) and Eurasian Arctic (3rd lowest in the record). Winter accumulation was above average, but early snow melt in a warming Arctic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low snow cover.
      •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rctic precipitation since the 1950s is now detectable across all seasons. Wetter-than-normal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from October 2021 through September 2022, in what was the 3rd wettest year of the past 72 years.
      •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experienced its 25th consecutive year of ice loss. In September 2022, unprecedented late-season warming created surface melt conditions over 36% of the ice sheet, including at the 10,500 ft ice sheet summit.
      • Tundra greening declined from the record high values of the previous two year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in most of the North American Arctic, but unusually low productivity in northeastern Siberia. Wildfires,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nd other disturbances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influencing the variability of tundra greenness.
      • Striking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ake ice durations in Eurasia and North America, with substantially longer than average ice durations in Eurasia and predominantly shorter in North America. Freeze-up of Arctic lakes is occurring later in most of North America, especially in Canada.
      • The distribution,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ecology of most Arctic pollinators are poorly known though these insects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Arctic ecosystems and the food systems of Arctic Indigenous Peoples and Arctic residents. Coordinated long-term monitoring, increased funding,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Arctic pollinator habitats and status, and inform effectiv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北極鳥類   Arctic birds

  • 2022 年,儘管北美爆發了衝擊鳥類生存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而且春季天氣多變,但大多數北極雁類的種群規模仍然很高,並呈上升或穩定趨勢。 不少雁種且為許多原住民族的食物來源或具有文化意義。
  • 相比之下,白令海北部和楚科奇海南部地區的社區連續第六年觀察到海鳥大量死亡。 只有透過部落、州和聯邦政府建構良好的協調、溝通的合作網絡,才能追踪阿拉斯加廣闊而偏遠的海岸線上海鳥死亡的期間、分布範圍和規模。 
      • In 2022, despite an outbreak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ffecting birds throughout North America and variable spring weather conditions, the population sizes of most Arctic geese remained high with increasing or stable trends. Multiple geese species provide food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for many peoples.
      • In contrast, communities in the northern Bering and southern Chukchi Sea region reported higher-than-expected seabird die-offs for the sixth consecutive year. Tracking the duration, geographic extent, and magnitude of seabird bird die-offs across Alaska’s expansive and remote coastline is only possible through well-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and a dedicated network of Tribal, State, and Federal partners.

北極環境快速變化對人們的影響   Consequences of rapid Arctic environmental change for people 

  • 人們經歷到北極快速變化的結果是身體狀況與生物資源的回應、對基礎設施的影響、關乎適應能力的決策,以及環境和國際影響經濟和福祉的綜合效應。
  •  幾千年來,原住民在北極環境中生活和創新,已經發展出韌性和永續性的整體知識。當前科學能力增強了原住民的在地知識,從而可以重建過去環境以及模擬和預測未來的變化。決策者(從社區到政府)已擁有必要的技能來應用這些經驗和知識,以幫助緩解和適應快速變化的北極。 
  • 應對前所未有的北極環境變化需要相互傾聽、凝聚價值共識並綜整社會各個知識體系、學科和部門之間的合作。
    • People experience the consequences of a rapidly changing Arctic a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hysical conditions, response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mpacts on infrastructure, decisions influencing adaptive capacities, and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on economics and well-being.
    • Living and innovating in Arctic environments over millennia, Indigenous Peoples have evolved holistic knowledge providing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Indigenous expertise is augmented by scientific abilities to reconstruct past environments and to model and predict future changes. Decision makers (from communities to governments) have the skills necessary to apply this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to help mitigate and adapt to a rapidly changing Arctic.
    • Addressing unprecedented Arct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quires listening to one another, aligning values, and collaborating across knowledge systems, disciplines, and sectors of society.

冰川融化圖解動畫Animation: How a Glacier Melts)/ NASA Video 

影片說明:

當夏季溫暖的空氣融化冰川表面時(編按:形成「冰上融池」),融水會在冰上鑽洞。 它一路向下到達冰川底部,在冰層和冰川床之間流動,最終在冰川底部以羽狀水流噴出並進入周圍的海洋。 融水羽流不含鹽分,比周圍的海水輕,因此向海平面上升,在這個向上過程中帶動混合了溫暖的海水。 接著,溫暖的水在冰川底部摩擦,導致更多的冰川融化。 這通常會引發冰川的前緣或末端發生崩解,終而裂解成大冰塊(冰山)。

When warm summer air melts the surface of a glacier, the meltwater bores holes down through the ice. It makes its way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glacier where it runs between the ice and the glacier bed, and eventually shoots out in a plume at the glacier base and into the surrounding ocean.

The meltwater plume is lighter than the surrounding ocean water because it doesn’t contain salt. So it rises toward the surface, mixing the warm ocean water upward in the process. The warm water then rubs up against the bottom of the glacier, causing even more of the glacier to melt. This often leads to calving – ice cracking and breaking off into large ice chunks (icebergs) – at the front end, or terminus of the glacier.

 海冰融解與海水交互作用圖 (圖片來源:《2022年北極報告》影片

底下是該報告相關圖表(來源:《北極報告》文件及影片),請參考說明:

 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的北極年均溫是1900年以來的第六高溫,而2011至2022年包辦最暖排行前十名。(圖片來源:《2022年北極報告》影片 

 2022年8月北極地區多處海平面溫度升高,橙色到紅色表示溫度愈高,最紅處氣溫甚至達到攝氏10度以上。(圖片來源:《2022年北極報告》影片 

 北極地區降雨量增多,潮濕日子增加,這是人類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堆積在大氣層導致地球暖化而引發的氣候變化。(圖片來源:《2022年北極報告》影片

 


2022年格陵蘭冰原的融化季節開始得很慢,但結束得很晚,在9月非融冰期出現了多個融化高峰。在44年的觀察紀錄中,沒有觀察到如此晚的嚴重融冰事件。202291日,在第一次夏季末融冰事件(編按:9月3日是高峰)開始時,Landsat衛星攝得Ilulissat附近的冰原西部邊緣的一部分融冰影像,靛藍色的冰上融池melt ponds)點綴在冰原上。 從天空中也可以區分出雪面和冰面。 雪是潔白的,而裸露的冰是灰色的。 圖下曲線圖顯示了 4 月至 10 月期間融冰程度,以占格陵蘭冰蓋面積的百分比表示。 2022 年的冰融範圍為藍色線,1991-2020年平均冰融範圍為白色線。北極夏季融冰一般在8月底結束,但這次9月初的融化事件就發生在正常融冰期結束時,而離融冰季末很久後的9月下旬(編按:開始要進入秋季陸續結冰)竟再度有較明顯的融化事件。(圖片來源:Late-season melt spikes break records in Greenland / NOAA) 


 (承上)2022年9月3日發生44年來首次在非融冰期的重大融冰事件,當時消融了36%的格陵蘭冰原。(圖片來源:https://arctic.noaa.gov/Portals/7/ArcticReportCard/Video/2022-greenland-melt-logo-title.mp4 

 (上)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的北極地表均溫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值高1.3°F(0.73°C),是自 1900 年以來的第六高。溫度高於平均值的區域為粉紅色和紅色,溫度低於平均值的區域為藍色。低於平均水平的氣溫從阿拉斯加延伸到加拿大中部,也出現在格陵蘭島東部。 但在北極的大部分地區,高於平均水平的溫度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西伯利亞中部和加拿大群島。(白色虛線是北極圈)(下)顯示北緯 60°以北的陸地和海洋區域的北極溫度(紅線)與全球平均水平(深灰色線)相比。 從1900年起,全球氣溫一直在上升,但自2000年以來,北極氣溫至少上升了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這種現像稱為「極地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 多種因素加劇了高緯度地區的變暖,包括冰雪的流失降低了北極表層反射陽光的能力。 北極有紀錄以來最熱的 10 個年份都發生在2011年之後。(圖片來源:Arctic has sixth-warmest year on record in 2022 / NOAA 

 


 2021-2022年北極四季地表均溫與1991-2020年均溫之比較。溫度高於比較值的區域為粉紅色到紅色,溫度低於比較值的區域為淺藍色到深藍色。 

 北極結冰期與融冰期有常態性的季節變化週期,一般在2月底或3月達到結冰最大範圍,而在夏季末9月則見結冰最小範圍。這圖顯示1979至2022年間各年3月(黑色實線)及9月(紅色實線)與1991至2020年平均結冰範圍的比較。可以看到9月的範圍從2007年開始就未高於比較值。而44年來3月範圍趨勢(黑色虛線)及9月範圍趨勢(紅色虛線)則一路下降,3月下降斜率是9.3%,九月下降斜率是36.5%,北極冰域縮減速率驚人。(詳細資料見報告41-42頁) 

 (上)2022 年 9 月北極的夏末海冰最小範圍圖。20229月的北極海冰範圍遠低於1991-2020年的中位數(白線),更遠低於 1981-2010 的中位數(金線)。中位數是指歷史紀錄的中間值,另有一半紀錄範圍較大,一半的範圍較小。(下)1979-2022年海冰面積變化曲線圖(增減百分比)。 從衛星探測記錄開始,3 月的年度最大冰範圍(黑藍色)和 9 月的年度最小範圍(亮藍色)都有所下降。(圖片來源:2022 Summer Minimum, NOAA

  (左)1985年8月27日至9月2日與(右)2022年9月10日至16日北極各年期冰況比較。可以明顯對照出2022年的4年以上的「老冰」幾乎沒有了,而不到一年的「新冰」卻將近有1/3。冰期愈年輕,厚度就愈薄,空氣升溫就很快影響,消融得更快。(結冰年期:紫藍色是0-1年、淺藍色是1-2年、灰綠色是2-3年、橙色是3-4年、紅色是4年以上) 

1985-2022「多年冰」與「老冰」消長情形。2022年北冰洋海冰覆蓋的範圍有所增加,但仍遠低於長期平均值。多年冰(multiyear ice)的範圍、海冰厚度和體積在2021年接近歷史最低點後略見反彈,但仍比1980年代和1990年代少,年代久遠的冰層更是十分稀少。2021至2022年冬季的冰量則高於平均,但融冰時間提早,有結冰季縮短的趨勢。(黑線是結冰一年以上的「多年冰」,紅線是結冰四年以上的「老冰」。) 

北極冰域從1984年至2022年每年最小範圍變化比較(影片下載點:https://arctic.noaa.gov/Portals/7/ArcticReportCard/Video/2022-Age-Sea-Ice-Legend.mp4 

 2002年4月至2022年8月中,格陵蘭的冰總量一路融減。( 單位:吉噸-Gt-gigatonne=10公噸 ) 

白令海北部和楚科奇海南部地區的社區已經連續第六年觀察到海鳥大量死亡。 

直接證據表明,隨著海冰的減少,船舶交通正在增加——不僅僅是在北極沿海國家的近岸領海,而且愈來愈多的是在北冰洋中部的公海。而創紀錄的國際垃圾和海洋廢棄物(如廢棄的漁具)被沖到白令海社區,水下噪音越來越大聲,也間接證實船舶交通在北極地區的增加。 

這張地圖顯示了2009年至2018年期間,在北極圈以北和白令海峽地區擁有領海的6個國家——加拿大、丹麥/格陵蘭、冰島、挪威、俄羅斯和美國的專屬經濟區範圍內,以及在國際法規定的北極公海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地區:北冰洋中部、香蕉洞和環形洞,夏季船舶交通量增加的百分比。挪威最突出,增長了近50%,而冰島和俄羅斯也出現了大幅增長。 

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有幾個地區的冬季船舶活動顯著增加,這意味著人類在北極的活動全年都在增加。下方曲線圖顯示了整個北極地區每月的船舶活動總量。不僅夏季的高峰呈穩步上升,原本冬季的船運低潮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活躍。總的來說,在這十年中,船舶活動大約加倍成長。 

北極船舶交通的增加將對該地區環境及居民產生深遠的影響。海冰消退會為海上旅遊、捕魚、貨物運輸、海洋資源開採和科學探索開闢途徑。但是,船舶運輸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如石油和化學品洩漏、垃圾、干擾自給自足的狩獵、噪音污染、「黑碳」(black carbon,化石燃料燃燒時產生的煙塵和其他黑色顆粒)的空氣污染、過度捕撈、船舶撞擊海洋哺乳動物、以及從壓艙物引進外來入侵物種。而人們開始在沒有極地級船舶和冰水經驗的情況下進入北極地區,則又有船舶和船員本身的風險。

報告指出,這些影響將嚴重地衝擊北極原住民社區,而原來的傳統活動本可使他們能在北極 「以韌性的生活方式面對幾千年來的生態系統變化」。進入北冰洋中部的船舶流量從太平洋地區——通過白令海峽——增加最為明顯,這表示該地區的阿拉斯加原住民社區和阿留申群島以北的原住民廊道可能特別容易受到北冰洋船舶活動擴增所帶來的衝擊。(圖片來源:As sea ice retreats, more ship traffic is entering the Arctic high seas, NOAA

 

長期以來,地球氣候模式預測,北極升溫將使得北極天氣更加潮濕,總體降雨量將增加,強降雨事件也會更加頻繁和強烈,而專家們確認這些狀況已經出現在地球遠北的大部分地區。這張圖顯示(上)1950年至2022年秋季(10月至12月)和(下)冬季(1月至3月)——降雨增幅最大的季節——整個北極的總降水量如何變化。 顏色越深,變化越大:綠色代表增加,棕色代表減少。

秋季,北極的太平洋一側和大西洋一側均出現降雨增幅較大的區域。在冬季,最大的增長主要發生在大西洋一側,包括北大西洋的大部分地區、格陵蘭和巴倫支海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全球暖化會增加海洋和其他地表水的蒸發量,進而增加降雨量。 空氣中含有更多的水蒸氣會增加下雨或下雪的天數,也增加降雨量或降雪量。在北極許多地方,2022年1天和5天最大降水量比以往提高。此外,大片地區的連續陰雨天數也有所增多。

跟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降雨量的增加會使基礎設施不堪重負,威脅公共安全,影響水質和食品供應,並對動植物棲地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圖片來源:NOAA’s 2022 Arctic Report Card confirms precipitation—including extreme precipitation—is increasing in the Arctic, NOAA) 

 2022年北極報告》可全文下載PDF檔: 

 https://arctic.noaa.gov/Report-Card/Report-Card-2022 

 

部分圖片摘要:2022 Arctic Report Card: image highlights

後記:
NASA在2023年1月13日發布地球從1880至2022年逐步發燒的影片(Global Warming from 1880 to 2022),如下,請參考: 

NASA另一影片則是回顧2022年全球氣候變化下的自然災害情形(A Look Back: 2022’s Temperature Record),也請參考:

延伸閱讀: 

世界氣象組織《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中文摘要

2023年氣候概覽與北極報告摘要及影片、圖片(中英對照)

漂綠案例-阿聯酋杜拜酒吧冰塊來自北極格陵蘭冰川

香港文匯報-2022年毀滅性氣候災害頻發 全球損失萬億計

黃暐瀚 徐俊相《57爆新聞》-2022極端氣候肆虐全球「重創荷包」? 極凍、熱浪夾殺「明天過後」成真?!

2020年北極報告摘要(中英對照)

2021全球氣候狀況報告中英對照(影片、圖片、數據

2020年氣候統計及30秒看地球141年逐漸發燒狀況(影片、圖片、數據)

從1951-2020年地表溫差曲線圖看地球發燒(影片)

南極破20度高溫,熱浪襲九天,鷹島融化約20%積雪(圖片及中英對照)

預測2100年地球火熱一片

2019年氣候統計及30秒看地球140年逐漸發燒狀況(影片、圖片、數據) 

2020至2024年這五年中,地球將可能再創高溫紀錄(中英對照)

地球愈來愈熱已經不是太陽給熱的問題(動畫、圖片)

北極冰況消融危機持續惡化-2018北極報告摘要(影片、相片、數據)-中英對照

從衛星看地球生物圈20年(影片)

本網誌「氣候變遷」、「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環保旅館」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