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指標動物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指標動物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報告.JPG - 日誌用相簿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於2012-2014年聘請專業輔導團隊(野FUN生態實業公司)輔導陪伴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周邊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當時就建立了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負有二項基本義務的制度,即每年無償濕地巡守(注意濕地環境變化、勸導遊客不當行為、撿拾小垃圾、通報違法捕魚)及生態旅遊資源監測,加上每年達成在職訓練的時數,才能保有次年繼續擔任解說員的資格。

解說員在2012年經過近一年的訓練與組織後,就在2012年底開始義務巡守濕地防止盜漁。從2013年起則定期分組認真辛苦義務監測鰲鼓濕地生態旅遊指標物種(鳥、高頭蝠),一直到現在不間斷,即將4年半了。雖然在地人監測調查物種的專業度與嚴謹度不若學術單位或專業生態團體的專家來得好,但畢竟從一張白紙開始學習到現在可以全面監測主要物種,已經是非常不簡單的成長,他們的學習精神與配合度絕對值得讚賞!

這種在地解說員對環境守護與生態保育無償的辛勞奉獻,在台灣或全世界生態旅遊社區的經營參與上實在具有重大示範意義,所以我也期盼並一直鼓勵在地解說團隊持續堅持濕地資源巡守與監測義務,創造世界典範價值。

當然也要感謝2015年起台北市野鳥學會鰲鼓濕地森林園區遊客中心團隊接手協助巡守與生態旅遊指標動物資源監測調查的相關行政工作,包括排定與提醒解說員監測時間、回收(催繳)資料、與繳交者核對調查表內容、登錄巡守及監測次數,以及鍵入巡守與監測調查資料,篩選出有誤或是資料不清的資料,並從2016年起進行資料統計分析(2015年資料仍由原輔導團隊統計分析)。

遊客中心台北鳥會經營團隊在每三個月的公眾論壇(共識會議)都會協助提醒每個解說員已完成及欠缺的巡守及監測基本次數。每位解說員每年12月底前應接受嘉義林管處委託台北鳥會進行的在職訓練15小時以上,無償濕地巡守及環境監測36次以上(環境監測至少8次,解說服勤不得同時列為巡守或監測時間),始得保有次年度解說員資格。另外,為了保持高度服務品質,如有同一解說員不分年度被客訴2次以上成立,則立即解除該解說員資格。

無論是2013年至2015年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系陸曉筠老師與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許富雄老師大力協助統計分析,或遊客中心台北鳥會經營團隊接手此項工作,他們統計分析巡守與監測資料都是為了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的長遠發展,也是因為敬佩在地鄉親願意投注心力學習及實踐生態旅遊資源管理層面的理論與實務。大家同心協力,就是要讓鰲鼓濕地周邊社區的生態旅遊永續發展,在地居民的生計可以與濕地生態共存共榮。

到鰲鼓濕地旅遊時,看景、賞鳥、吃海鮮、體驗休閒漁塭(唯一推薦方舟休閒漁塭)、看蔡金露早期漁具展示與解說,多在當地消費,購買當地農特產品,接受在地解說員的導覽服務,增加當地人經濟收益與保育公益回饋金的累積,是對當地人發展生態旅遊最好的鼓勵。歡迎洽詢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服務窗口執行長蔡淑麗小姐0975-922678。

底下是台北鳥會整理並撰寫的「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指標動物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報告」,歡迎參閱。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指標動物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負有二項基本的義務,即每年無償濕地巡守(注意濕地環境變化、勸導遊客不當行為、撿拾小垃圾、通報違法捕魚)及環境監測,加上每年達成在職訓練的時數,才能保有次年繼續擔任解說員的資格。此制度從201321日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認證的解說團隊成立後就開始實施。調查主要分為:鰲鼓社區家燕夜棲定點調查、港口與四股社區高頭蝠定點調查濕地鳥類群集計數調查(監測指標鳥種為黑面琵鷺、埃及聖䴉、反嘴長腳鷸、長腳鷸、鸕鶿、琵嘴鴨、赤頸鴨,並於2015年增加白腰杓鷸(大杓鷸)),以及園區鳥類穿越線調查。為呈現濕地鳥類狀況,解說員於20167月開始不針對特定鳥種進行鳥類普查,鳥類普查不但可提供更完整的濕地鳥況,更能增加解說資訊。以下內容為2016年指監測與濕地巡守結果及分析。

 

壹、            2016年鰲鼓社區家燕夜棲定點調查統計分析

家燕在台灣有三種遷留型態,包含夏候鳥、冬候鳥及過境鳥,從監測統計得知在鰲鼓社區群集夜棲的家燕應以夏候鳥為主。2016年鰲鼓社區家燕夜棲點調查共記錄77筆資料,調查記錄的時間從20161月到201610月,於家燕停棲在電線上休息時以計數器計算。

14日至118日間有記錄到8-30隻不等的小群家燕,應為冬候鳥族群。自118日至33日間並無發現家燕紀錄,37日起陸續記錄到數十隻至12百隻家燕族群,推測應為候鳥族群及部分候鳥族群,52日起記錄到離巢幼鳥,家燕族群也開始一路迅速攀升,於818日記錄到年度最大量2,335隻,在逐漸下降,代表今年鰲鼓地區家燕約莫從8月中後開始北返(圖一)。

 圖1-2016年家燕族群數量變化折線圖(紅色箭頭代表颱風侵襲時間).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另將天氣分為晴、陰及雨三種,由分布圖來看似乎對家燕族群量影響不大(圖二),然而在79日及914日分別遭遇颱風侵襲,皆對家燕族群數量造成明顯下降(圖一紅色箭頭處)。

 圖2-2016年調查時天氣及家燕族群數量分布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分析過往調查資料(表一),年度最大量2013年至2016年分別為8,5005,2003,1002335隻,顯見家燕族群持續下降中。而在月份間族群量變化上,因各年度調查頻度不同,因此採用平均數量來做比較,除2015年外,皆以8月份為最大平均值(圖三),推測20158月應由於蘇迪勒颱風侵台,導致家燕數量下降。族群數量的變化需要依靠長期的監測,而鰲鼓地區可作為家燕長期觀察監測之棲地。

 圖3-2013-2016年各月份家燕平均數量變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1-2013-2016年各月份家燕族群數量變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貳、            2016年港口與四股社區高頭蝠定點調查統計分析

高頭蝠分別在港口村港口社區及鰲鼓村四股社區都有白天棲息處,解說員在黃昏時刻待高頭蝠從棲息的華盛頓椰子樹梢葉叢間逐一飛出時,以兩支計數器計算,一支計算飛出量,一支計算臨時飛回量,飛出量減去飛回量即為當日數量,調查時間為傍晚6點半至7點半左右,冬季日落較早,調查時間為傍晚5點半至6點半左右。以下分別分析兩社區2016年之調查資料,2013-2016年之調查資料參見表二及三。

港口社區於3月份開始有紀錄,5月開始大量增加,於731日記錄到四年來的最高紀錄2,417隻,之後開始遞減,於10月中後數量由數百隻降為數十隻,於12月仍有個位數紀錄。四股社區於4月份開始有紀錄,同樣於5月開始大量增加,於916日記錄到年度最大量1,260隻,之後開始遞減,由於四股社區調查僅進行至105日,因此後續族群變動資料無從得知(圖四)。

圖4-2016港口及四股社區高頭蝠族群變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檢視資料較完整的20142016年,比較每月平均數量,各年間港口社區的高頭蝠皆以59月為出現高峰期(圖五),不同年間分布型態會略有差異,如2014年族群數量不大,高峰期每月平均數量僅600隻上下,無明顯峰型;而在族群量較多的20152016年,皆有明顯突出峰型。四股社區的高頭蝠由於調查資料較不完整,因此尚難看出波動趨勢(圖六),如有需要探討這一部分,日後可考量將調查頻率常態化。

另綜合比較族群波動較大的20152016年,可看到無論是港口或四股社區,峰值出現月份皆受年間差異影響,2015年峰值出現較早,為7月份達到高峰;而2016年則是在8月份才達到年度高峰(圖七)。

 

圖6-2014-2016四股社區月平均數高頭蝠族群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7-2015-2016年月平均數高頭蝠族群變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2-2013-2016港口社區高頭蝠定點調查統計.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3-2013-2016四股社區高頭蝠定點調查統計.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參、            2016年鰲鼓濕地鳥類群集計數調查統計分析

鰲鼓濕地鳥類調查方法為沿著海堤,計數所見之鳥類。2016年共紀錄到鳥類28科、75種。含特有亞種5種,分別為大卷尾、白頭翁、金背鳩及褐頭鷦鶯。保育類鳥類共10種,一級保育類有東方白鸛、黑面琵鷺和遊隼;二級保育類有小燕鷗、白琵鷺、東方澤鵟和黑翅鳶;三級保育類有大杓鷸和紅尾伯勞。

由於2016年上半年及下半年的調查方式不同,15月以紀錄黑面琵鷺、埃及聖䴉、反嘴鴴、高蹺鴴、大杓鹬、鸕鷀、琵嘴鴨和赤頸鴨等重點鳥種為主;612月則採全面紀錄所調查到的鳥種,故以下分兩段撰寫分析。此外,各月份調查次數不盡相同(表四),努力量的差異會造成後續分析結果差異。

表4-鰲鼓濕地各月份調查次數.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一、 全年監測的重點鳥種:黑面琵鷺、埃及聖䴉、反嘴鴴、高蹺鴴、大杓鹬、鸕鷀、琵嘴鴨和赤頸鴨

分析全年皆有調查的黑面琵鷺、埃及聖䴉、反嘴鴴、高蹺鴴、大杓鹬、鸕鷀、琵嘴鴨和赤頸鴨,每種皆以各月份單次調查族群最大量為比較基準(表五),族群量以琵嘴鴨4,276隻最多、鸕鷀3,688隻次;出現頻度中,僅鸕鷀全年皆有紀錄,此結果係因有受傷的鸕鷀個體滯留於園區內所致,而高蹺鴴則除6月外其他月份皆有紀錄。另外綜觀所有主要鳥種,以2016下半年族群量明顯大於上半年,可能代表在2016年冬季度冬水鳥的整體數量大於2015年冬季,又或是因2016下半年調查頻度高於上半年,所造成的取樣誤差所致。

 表5-黑面琵鷺等各月份單次調查族群最大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鰲鼓地區的雁鴨科鳥類以琵嘴鴨及赤頸鴨為主,在候鳥度冬期間,這兩種數量約佔重點鳥種族群數的一半以上,琵嘴鴨族群量雖佔顯著優勢,但其族群波動趨勢與赤頸鴨相近(圖八)。鸕鷀是族群量僅次於琵嘴鴨的第二多鳥種,在13月及912月有大量的族群度冬,且會隨著春秋兩季南遷北返時間波動,有趣的是在48月這段繁殖季,有12隻的鸕鷀停留在鰲鼓濕地未隨隊北返,據觀察為翅膀折損無法飛行所致,有可能跟濕地內的漁獵行為有關。

圖8-琵嘴鴨及赤頸鴨每月最大族群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兩種長腳鷸科的鳥類,兩者皆隨四季呈現波動,反嘴鴴族群量較大,波動變化也較大,於510月間幾乎不可見;反觀高蹺鴴雖族群量較小,但波動起伏亦較小,且四季皆可在濕地發現(圖九)

 圖9-長腳鷸科每月最大族群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保育類鳥種中,一級保育類的黑面琵鷺,在整個度冬季節皆穩定在鰲鼓濕地出現,且十二月份平均每次可觀測到162隻,最高紀錄在1215日觀測到188隻黑面琵鷺,顯見鰲鼓濕地對於黑面琵鷺的重要性。三級保育類的大杓鷸,出現的頻度雖不高,但有時可達上百隻的族群量,顯示鰲鼓濕地雖非其度冬地但卻是重要的過境地。

埃及聖䴉是近年在台灣擴張快速的強勢外來種,據中華鳥會資料統計,目前全台約已有2,000隻。本年度於鰲鼓濕地記錄到的單次最大量是84隻,各月間有零星不穩定的族群紀錄,然依埃及聖䴉強勢的拓殖性,鰲鼓的防風林有可能成為其繁殖棲地,鄰近的彰濱沿海又已有穩定的繁殖族群,因此,日後埃及聖䴉在鰲鼓濕地的拓殖情況,值得注意。

 

二、 綜合比較所有記錄到的鳥種

同樣每種取各月份單次調查族群最大量作為代表,然考量上下半年度調查對象不同、調查頻度也有所差異,因此不比較月份間的族群波動,而是以全年進行比較基準。另依其習性區分為游禽、涉禽及林禽三大類,先檢視各類群內中間差異,再進行不同類群的比較。游禽指腳上有蹼的善泳鳥類,如雁形目、潛鳥目、鸊鷉目、鸌形目及鷗科;涉禽指長腳的涉水鳥類,如鴴形目(鷗科除外)、鸛形目、鵜形目及鶴形目鳥類;林禽則泛指其他鳥類

游禽計有418種,其中保育類者1種,為二級保育類小燕鷗(表六)。游禽中前五名依序排列如下:琵嘴鴨4,276隻佔36%為最,其次為鸕鷀3,688隻佔31%、尖尾鴨1,115隻佔9%、赤頸鴨1,033隻佔9%及小水鴨559隻佔5% (圖十),此五種已佔所有游禽的族群量近9成。

圖10-游禽主要鳥種隻數及所占百分比.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涉禽計有628種,保育類3種(表七),分別為一級保育類的黑面琵鷺、二級保育類的白琵鷺及三級保育類的大杓鷸。涉禽中前五名依序排列如下:大白鷺記錄到726隻佔24%為最,其次為小白鷺631隻佔20%、蒼鷺222隻佔7%、黑面琵鷺188隻佔6%及中白鷺187隻佔6% (圖十一)。

圖11-涉禽主要鳥種隻數及所占百分比.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林禽計有1728種,保育類4種(表八),分別為一級保育類的遊隼、二級保育類的東方澤鵟及黑翅鳶、三級保育類的紅尾伯勞。非保育類中前五名依序排列如下:麻雀記錄到145隻佔27%為最,其次為紅鳩73隻佔13%、白尾八哥61隻佔11%、斑文鳥41隻佔8%及家燕31隻佔6% (圖十二)。

圖12-林禽主要鳥種隻數及所占百分比.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各類群族群量豐度以游禽最多、其次為涉禽、最後為林禽(圖十三),而鳥種多樣性則反之,以林禽及涉禽為最,其次才為游禽。各類群間族群量佔比變化頗大,如游禽中前五名已可囊括該類群的近9成族群量、而在涉禽及林禽則分別僅有63%65%。混和排名中,由圖十四可看出濕地鳥類族群量懸殊的差異,總計75種中,僅需17種即可涵蓋9成以上的濕地鳥類族群量,且林禽僅有麻雀1種,其餘16種皆為游禽或涉禽。

圖13-各類群族群量豐度.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14-鰲鼓濕地鳥類族群量排行(僅列出前37名)及累積曲線.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6-游禽每種各月份單次調查族群最大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7-2-涉禽每種各月份單次調查族群最大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8-2-林禽每種各月份單次調查族群最大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肆、            2016年鰲鼓濕地森林園區鳥類穿越線調查統計分析

2014年起,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接受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許富雄教授指導,練習操作鳥類穿越線調查。目前共設四條穿越線調查(圖十五),四條樣線為溪子下農場CT1 CT1)、溪子下農場CT2 CT2)、鰲鼓農場AT1 AT1)及鰲鼓農場AT2 AT2),每條路線長500公尺。調查時在穿越線以穩定的速度行走觀察,並利用雙筒望遠鏡來偵測穿越線兩側50公尺半徑內、外的鳥種與數量。為避免重複計數發覺的鳥類,調查時儘量以位於觀察者前方之穿越線兩側的鳥類來記錄。記錄區分為目視、鳴唱與飛越等3項。而飛越未停棲於樣區內的鳥種,除於空中覓食的燕科及雨燕科鳥類與在空中盤旋的猛禽外,均不列入紀錄。

圖15-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穿越線調查樣線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20164條樣線共進行了45次調查,有140人次參與。記錄到25493,230隻次。其中有保育類5種,分別為一級保育類的黑面琵鷺,二級保育類的八哥、大冠鷲、小燕鷗及黑嘴鷗。特有亞種5種,分別為八哥、大卷尾、大冠鷲、白頭翁及褐頭鷦鶯。有7種鳥在4個樣區皆曾被記錄到,分別為大卷尾、小白鷺、白尾八哥、白頭翁、紅鳩、麻雀及褐頭鷦鶯,另有17種鳥種僅在單一樣線記錄到。

穿越線調查的調查頻度及次數不一,四條樣線皆有未進行調查的月份,例如CT1僅有8個月份的調查紀錄(表九);大多數月份於每個月進行一次調查,部分月份則進行了2次,建議對調查方式及頻度統一進行修正。 

表9-穿越線調查各樣區調查頻度及每月調查次數.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四條樣線中,鳥種數以AT2記錄到40種最多,其餘依序是CT234種、AT125種及CT113種。鳥隻數則以CT2562隻最多,其餘依序是AT1306隻、AT2288隻及CT1124隻(圖十六)。 

圖16-穿越線調查各樣區鳥隻數及鳥種數.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CT1樣線是鳥種及鳥隻數最少的樣區,優勢鳥種為東方環頸鴴(圖十七)。CT2是鳥隻數最高的樣區,優勢鳥種為麻雀,其他鷸、鴴及鷺科的水鳥也不在少數,本樣區獨有的鳥種有小環頸鴴、灰背椋鳥、裏海燕鷗、白鶺鴒及磯鷸(圖十八)。AT1優勢鳥種為鳳頭潛鴨,數量遠遠高出其他鳥種,本樣區獨有鳥種為鳳頭潛鴨及反嘴鴴,此外本區擁有不少在深水域活動的鳥種,如鳳頭潛鴨、鸕鷀及小鸊鷉等,推測可能與其棲地類型有關(圖十九)。AT2是鳥種數最多的樣區,然優勢種為埃及聖䴉、大白鷺及麻雀等,獨有鳥種也最多,有鵲鴝、棕沙燕、翠鳥、栗小鷺、紫鷺、黑頭翡翠、二級保育類的八哥、大冠鷲、小燕鷗、黑嘴鷗,及一級保育類的黑面琵鷺,所有穿越線調查到的保育類鳥種皆僅在此樣線出現(圖二十)。

圖17-CT1樣線鳥種及鳥隻數分布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18-CT2樣線鳥種及鳥隻數分布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0-AT2樣線鳥種及鳥隻數分布圖.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將鳥類依所利用棲地區分為空域(O)、水岸性陸禽(SMTG)、樹林性陸禽(T)、草原性陸禽(TG)、水域泥岸游涉禽(WS)等五個同功群。比較各樣區的鳥類族群,可發現CT1CT2是以TG類群為主,約占族群量的一半;AT1AT2則是以WS類群為主,前者佔比約2/3,後者佔比也超過5成(圖二十一至圖二十四)。將生態同功群百分比進行UPGMA群集分析,可得CT1CT2較為接近、AT1則與AT2較為接近(圖二十五)。

 

圖22-CT2各生態同功群族群量所佔比例.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3-AT1各生態同功群族群量所佔比例.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4-AT2各生態同功群族群量所佔比例.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5-以各樣線的生態同功群百分比進行UPGMA群集分析結果1為CT1樣線2為CT2樣線3為AT1樣線4為AT2樣線.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伍、            2016年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巡守紀錄分析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解說員自2012年開始進行園區之巡守,巡守主要內容有注意濕地環境變化、勸導遊客不當行為、撿拾小垃圾、通報違法捕魚以及拍攝濕地生態與景觀影像等。2016年巡守紀錄自11日起至1231日止共534筆有效紀錄,巡守路線分為五段,包含南堤防汛道路、西堤防汛道路、北堤防汛道路、東石農場北側(觀海樓側)和東石農場南側(滯洪池側)。從統計可看出解說員以防汛道路為主要巡守路線,因為這是導覽解說必經路線,其中又南堤防汛道路巡守次數最多共444筆(約35%),西堤防汛道路巡守次數380筆居次(約30%),其餘分別為北堤防汛道路363筆(約28%)、東石農場南側48筆(約4%)與東石農場北側39筆(約3%),詳見表十與圖二十五(版主按:該報告圖二十五編號重複)。與20142015年相比,2016年南堤、西堤與北堤防汛道路的巡守次數較少,詳見圖二十六。

整體而言,解說員進行濕地巡守選擇的路線,多以複合式的路線為主,較少選擇單一路線進行,其中又以遊客出入最頻繁的全程防汛道路(即南堤、西堤和北堤)的319次為最多(約60%),詳見表十一與圖二十七。

表10-2016年巡守經過路線統計表.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5-2016年巡守經過路線.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6-2014-2016年巡守經過路線比較.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表11-2016年巡守路線組合模式統計.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7-2016年巡守路線組合模式.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巡守員於巡查時將現場發生之狀況做紀錄,記錄型態分為九種,分別為無狀況、有人下網捕魚、有人釣魚、有小垃圾 (瓶罐、紙屑、菸蒂、菸盒等)、有多種垃圾、有鳥網及陷阱、賞鳥干擾 (如丟石、放炮、威嚇等) 、盜採植物及其他。2016年巡守之現場以無狀況76 %406筆)佔最多(表十二、圖二十八),其他狀況與20142015年相比,發生狀況比例並無太大差異(圖二十九)。除了勘查濕地狀況外,解說員也於巡守同時記錄當下環境狀況或野生動物生態,如颱風過後的濕地狀況、117日觀察到台灣稀有鳥種黑頭翡翠、記錄具腳環的黑面琵鷺、高蹺鴴和小鸊鷉築巢孵育的情形等,可見鰲鼓濕地巡守員越具成熟之巡守能力,且更可將巡守內容轉化成解說題材,提高解說品質

表12-2016年巡守狀況統計.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8-2016年巡守狀況統計.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29-2014-2016年巡守發生狀況之百分比比較.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巡守員同時需記錄現場處理情形,記錄型態分為七種,分別為無處理、勸導有接受、勸導不聽但未通知農場辦公室、勸導不聽但通知農場辦公室處理、撿拾垃圾、拆除及其他。在有處理之紀錄中(共108次),大多為撿拾垃圾與勸導有接受,可能與場發現濕地巡守路線有小型垃圾有關(表十三、圖三十)。

表13-2016年巡守狀況處理統計表.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圖30-2016年巡守狀況處理百分比.jpg - 2016年鰲鼓濕地巡守監測統計分析圖表

 

陸、            建議

一、 建議未來各月份生態調查的努力量應設法均等,避免因取樣差異致使分析不具代表性,亦無法比較月份間差異。

二、 分析遷移屬性為候鳥的鳥種,建議以一整個候鳥季節來劃分,而非以年度,如比較年間度冬雁鴨,可從8月至隔年4月為一個候鳥季。

三、 就鰲鼓濕地而言,全年度調查到75種鳥種應有低估的可能,也低於過往紀錄或其他調查資料(如中華鳥會資料庫eBird)。推測可能原因為穿越線所包含的範圍較小,故調查到的鳥種數量亦少,當然不排除取樣上偶遇的低估情形。因此,建議調整調查方法與頻度,應可排除取樣上的誤差。(版主按:依據嘉義林管處資料,累計到2016年底,鰲鼓濕地計有57科267種鳥。)

延伸閱讀

2023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自然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2013-2015年鰲鼓濕地巡守與生態旅遊指標動物資源監測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發展而進行資源監測的典型案例—2014鰲鼓濕地巡守與指標物種監測分析

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發展而進行資源監測的典型案例—2014鰲鼓社區家燕監測調查統計(影片與相片)

嘉義鰲鼓濕地黑面琵鷺標記監測紀錄(含相片)-20170507-13隻亞成鳥尚未北返

改變,從生態旅遊培力開始—鰲鼓濕地鄉親成長與改變的告白

鰲鼓濕地生態旅遊推展輔導計畫的執行成效

2014年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滿意度調查分析

2013鰲鼓濕地生態旅遊滿意度調查結果

2014年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產值統計

201302~201402鰲鼓濕地生態旅遊產值統計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單一窗口策略聯盟成立

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單一服務窗口與回饋環境公益機制

本部落格「鰲鼓濕地生態旅遊地特寫」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9 則留言

  1. 許老師:
     
    謝謝您的鼓勵,當初有您指導,才能讓鰲鼓解說員對監測有清晰認知及實際體驗,真是要非常感謝您那時的幫忙。
     
    目前鳥類監測的內容(例如由原先的生態旅遊核心物種改為所有鳥種普查)及排定監測日期都由台北鳥會主導,我不便表示意見,不過您對水鳥監測項目的建議,我會轉達給台北鳥會駐舘經理知道,請他們與台北鳥會研究組參考。

  2. 鵬智兄
     
    真佩服您帶領出這群熱心的團隊
    也為您持續付出感到敬佩
    鰲鼓這塊濕地有您加入關懷真是令人欣悅
     
    我是您網站的忠心粉絲
    經常從你的訊息中獲得省思與靈感
    (絕不是客套話)
    期盼您我能持續為台灣生態盡份心力
    如果鰲鼓志工的後續監測
    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請隨時與我聯絡
    我絕對樂意當一位忠實跟隨的志工同伴
     
    PS.家燕與高頭蝠的資訊很棒!
    水鳥或可利用新年數鳥之分區方式記錄
    並以雁鴨及大型水鳥為對象
     

    平安喜樂
     
    富雄

  3. 感謝局長鼓勵,當年林務局在您領導下,從局到嘉義處都極力支持鰲鼓濕地生態旅遊輔導案,讓居民感受林務局的誠意;局及嘉義處也積極支援輔導所需的行政後援,讓輔導團隊得以全心全意投入陪伴與培力相關工作,加上社區領導者(三個村的村長及四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還有港口宮管理委員會)帶動居民的通力配合,終能成就目前看到的一點成果。
    輔導案在3年多前結束,原來的輔導團隊雖已撤離,但仍與社區居民保持密切聯繫及提供諮詢與學習資料,而接手的台北鳥會駐遊客中心團隊亦盡心盡力做好嘉義林管處交付的任務,並與社區居民保持良好互動及相關支援。請局長放心,我們(原輔導團隊、台北鳥會、參與生態旅遊業務的社區居民)仍會持續不懈的繼續深化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生態旅遊價值,讓林務局輔導的台灣社區生態旅遊案例也是世界的社區生態旅遊案例。

  4. 感謝副局長稱讚,我會轉達給鰲鼓濕地夥伴知道。鰲鼓濕地在地夥伴一直感念副局長當年擔任嘉義林管處處長職務時,不斷前往社區與居民互動,並參與多次共識會議及重要訓練與活動,給予他們信心及支持,讓他們相信並樂於接受林務局的輔導,才有今天的表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