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者是「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

在討論「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前,先說一下此人故事,也牽涉第一份紅檜標本及阿里山森林(當時稱為新高山森林)的發現經過:

齋藤音作擔任署長的林圮埔撫墾署主要是負責竹山周邊山林地的原住民與樟腦開採事務,不過行政工作並不能阻止他對於臺灣神祕山林的憧憬,加上有田正盛主張的臺灣林野調查計畫的影響。因此在1896(明治29)年11 月,齋藤音作邀請已是大學教授的本多靜六與總督府技手月岡貞太郎、大阪朝日社新聞記者矢野俊彥、憲兵曹長丹羽正作等一行27人由林圮補經楠仔腳社、和社到東埔社,目標是攀登玉山主峰並且進行探勘。以設定的目標來說,這次行動可以說是以失敗收場,艱辛的路途上不斷有人水土不服而病倒,連本多靜六最後都因瘧疾只好停滯於山峰下休息;僅剩齋藤音作一人成功攻頂,卻在之後才發現他攀登的不是玉山主峰,而是較難攀登的東峰;首位攀登玉山主峰的紀錄因此遺憾的讓給了2 年後來臺的德國「史托貝爾」博士(Karl Theodor Stöpel)。 

不過,這次行動卻成就了兩件對後世影響更加深遠的結果,一是病倒於玉山東峰下冷杉林內的本多靜六,在林中採集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植物標本,意外的帶回植物採集史上第一份紅檜標本,發表了臺灣歷史上第一份植被帶或生態帶的報告。另一個則是探險隊於本次探勘中,行經了現今阿里山的北側區域,讓齋藤音作見識到了無邊際的廣大林地,他回到林圮埔的官署後,便向總督府遞交「新高山森林」的開發申請,使總督府逐漸重視該區的調查,除編列調查費用外,亦開始針對周遭的達邦社、知母膀社進行協調事項;成為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以上文字取自:林務局嘉義林管處,2014,縣定古蹟阿里山貴賓館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及樹靈塔等三處調查研究與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P.344)(註:林圯埔即今之竹山,「圯」音「宜」。)

現在問題來了,無論是閱讀中文書籍或網路資料,提到「齋藤音作」時,卻常出現「齊藤音作」的不同首字,而且「齊藤音作」的出現頻率還高於「齋藤音作」,那麼,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寫法呢?雖然「齋藤」與「齊藤」的日語都一樣是「さいとう」(SAITO),但中文「齋」跟「齊」發音就不一樣了,所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社區解說員,在講到阿里山林業開發歷史故事或是講到紅檜發現過程時,到底要講「齋藤音作」還是「齊藤音作」?這可傷腦筋,在園區解說總該有個統一說法才好。

中文書籍,即使是名家出書,多寫「齊藤音作」:

 蘇昭旭著《阿里山森林鐵路與台灣林業鐵路傳奇》P.18

 莊世滋編撰,嘉義林管處出版《檜意山林——阿里山林業百年的故事》P.38

而所有文獻講「齋藤音作」(或「齊藤音作」)的事蹟,都本源於昭和10年(1935年)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嘉義出張所出版的《阿里山年表》。可能年久日遠使原來紙本字體模糊,目前看到的掃描檔,偏偏「齋」、「齊」不清楚(而且看起來很像「齊」),所以引發各文獻作者自己的猜測而寫「齋藤音作」或「齊藤音作」,導致日後中文資料有關此君姓氏的亂象。

而網路有《阿里山年表》的中文翻譯,寫的是「齊藤音作」,可能也是後來多數人引用而造成書籍或網路多呈現「齊藤音作」姓名的現象。

 

為了追查到底是「齋藤音作」或是「齊藤音作」,我找到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的「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裡面呈現的是「齋藤音作」

該系統所附掃描圖呈現很清楚的印刷字體是「齋藤音作」。

這是日本治台時的官方資料,應該是可靠的用字,所以這位日本人的姓名就是「齋藤音作」,而不是「齊藤音作」。

但在日文中,「齋」與「齊」的發音都是「さい」(SAI),那麼日本漢字「齋」與「齊」是否指同一個姓氏?

依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如果正確的話(網路資料十之五六有誤), 有說法如下:

1. 維基百科「齋藤氏」:「齊藤」與「齋藤」雖然寫法不同(舊字體⇒新字體:齊藤⇒斉藤;齋藤⇒斎藤),但因為同是利仁流,因此實質上沒有差別。

2. 是因為政府機關人員寫錯字,才會發展出現在這麼多SAI藤。

 取自:「讓人搞不明白的日本姓氏SAITO!斎/斉/齋/齊藤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個寫法?

中文字有「異體字」,很多字同音不同形卻同義,可能日文漢字「齋」與「齊」也是這樣來的。

中文裡還有一些姓氏字形很像,如「鐘」與「鍾」、「涂」與「凃」,但實際運用時則是不同姓,不能混用。

最後,我對將來會寫到、談到此君姓名的資料撰寫者或解說員,建議還是以台灣總督府官方版本的「齋藤音作」為準,比較不會有爭議!

延伸閱讀

阿里山木材誰砍得多——日本政府抑或中華民國政府?

1925年日文《阿里山事業概況》中譯內容

阿里山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博」少一點、「功」不出頭玄機何在?

「阿里山」與「高山青」的由來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神木頌」碑文「天光國挨」什麼意思?

阿里山「杉蕗糖」重現百年林業聚落味道記憶

主持人、解說員、演講者最不該說的一句話 

生態解說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俗名誤稱學名 

再談將俗名誤稱學名及解說植物藥用問題 

綠島小夜曲不是政治犯譜寫的,指的也不是台東綠島 

綠島小夜曲是師生戀定情之作

鰲鼓濕地不是世界七大,也不是亞洲或台灣最大濕地 

阿塱壹古道不是阿塱壹古道 

昆欄樹(雲葉)可作救荒本草說法的繆誤

植物「豬殃殃」名稱由來之辯證~江某老師撰文 

本網誌「導覽解說」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1 則留言

  1. 賴老師考證很周密,這種例子還不少,例如嘉義神社社司的名字是「長束有鄰」還是「長東有鄰」?因為日本人蓋房子,上棟式時通常由當地神社的社司主祭,並記載於棟札上。

    這查總督府職員錄也難認定,為何呢?有18筆是長束有鄰,2筆長東有鄰。究竟是當時編撰者、印刷排版者,抑或中研院台史所數位化的筆誤?能以筆數較多決定何者正確嗎?

    約在七、八年前在檜意森活村的棟札中發現此問題(其實嘉義很多棟札看得到長X有鄰,例如嘉義公園的史蹟資料館),坦白說至今也沒找到有力證據,只能暫以多數者為正確。(國史館的檔案中有11筆長束有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