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木材誰砍得多——日本政府抑或中華民國政府?-王弘明撰

賴鵬智前言

日本殖民台灣 50 年,在山區砍了無數巨木,以支應本島建設及國內(日本本土)需求。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光復台灣接手治理後,也繼續砍樹賣木頭賺外匯一段時間,以發展經濟改善戰後民生。於是當今常見的網路論戰即為「誰是台灣山林的劊子手」(尤指砍伐檜木——紅檜與扁柏)?有學者、有山林愛好者、有環境運動者、有意識形態者,紛紛加入論戰,各有所本,頭頭是道。信者引為聖經,甚或擴大解釋,或是另以誰種樹種得多來洗白砍樹之罪,力圖「戰勝」對方,以求「網心」所向。

我的理解是,日本領台到國民政府戰後復興那些年代,全世界哪個國家有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概念?誰不把大自然資源視為上蒼給的禮物,能用就用,而且最大化的開發利用。砍樹是天經地義的經濟行為,何罪之有?現在的人,以當今保育思維罪責當年砍樹之人,這不跟張飛打岳飛一樣的荒謬嗎?有什麼好去臧否,辯個你死我活?!倒是現在已經知道保護山林的重要,不僅親山也要愛山,而愛樹也愛及自然生態,用材則求永續林業。花心思如何讓後代子孫可以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與品質,比論戰誰砍樹更多是否來得有意義些!

欣見身兼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的資深志工王弘明老師撰寫文章,說明歷史不是以比較數字,計算兩倍、八倍、九倍來詮釋的,要看動機目的,要看手段方法,要看後果影響。他奉勸阿里山地區的解說員,還是謙虛點,別以為學者專家難解的公案,自己可以用兩三句話就輕易論斷!而他更強調解說員應有「史料傳播的倫理責任」,我佩服他的觀點與論述,希望給更多朋友參考,因此經過他的同意,轉載文章如下,請參閱。

 


斧斤不可不急

王弘明撰 

藤田組退出阿里山開發後,為推動官營,時任日本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的大島久滿次說:「開拓蠻界中之高山如阿里山者,不獨伐採木材為唯一目的…年年必須輸入材質不良,及價格不廉之材木。若以阿里山為官營,可免此弊。阿里山木材大都老木,漸將腐朽,故該山【斧斤不可不急下】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 年 2 月 5 日,第 2 版。〈阿里山質問及說明,東京特電 〉)

大島久滿次,1908 至 1910 年任日本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組成「大島派」,與後藤新平的「長閥派」對立,1910 年因所屬派系收受林本源製糖會社賄賂,及阿里山林地放領問題而下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今天要談的是一爭議的話題。數日前,志工 K 告訴我,某位先進解說時,稱國民政府在台灣所砍的樹,是日本人的九倍之多。該先進向K表示,此說是出自小弟之口,深感惶恐與不安,縱使有青蛙河魨吹脹之功,我也無此耗子膽,敢作如此荒謬言論。

熱衷於砍伐量之比較者,無非各有特定立場,觀點未必無偏頗,也可能會截用符合其論點的數據。時空環境不同、伐採運輸技術不同,政策與市場供需迥異,比較其砍伐量能說明甚麼?更何況所引用數據是否有代表性,也頗值商榷?砍伐量是僅統計檜木等針葉樹,或包含闊葉樹?是伐倒量抑運出量?僅是單一、數個林場或是全台灣?戰爭時期的紀錄是否完整?這些都不是容易求解的問題。

年代約莫是 1930 或 1931 年的阿里山作業紀錄,文件已殘破無法全面判讀。資料來源:嘉義林管處檔案編號 013-3359-1-1「昭和六統計關調查書類」。

說穿了無論誰執政,資源開發利用都是首要課題,大島的「斧斤不可不急」不是為了生態保護,也不是想促進觀光,無非就是謀取「資源」。當人類由茹毛飲血演化到鑽木取火,森林就是維持生存的便利商店。春秋時代,欒武子稱讚楚國開發山林,推行足食政策,說出有名的「蓽路藍縷,以啟山林」,顯見人類開發山林,古已有之。白種人移民到美洲,廣袤的森林提供四 使其得以生存,四 是木材(Forests)、毛皮(Fur)、魚類(Fish)、耕地(Farms)。英國為維持海上強權,而船桅用材是風帆時代海軍力量的保證,因此規定美洲直徑超過 12 吋的松木,均為「國王的木材」一律無償徵用,因這項木材檢尺政策,所引起的暴動及影響,歷史學者認為才是真正促成美國誕生的肇因,而非波士頓茶黨事件。

註:林業作業程序中,有幾個階段需鑑定核算木材尺寸、等級並做上記號,稱之為檢尺,林務局的規定是:造材完畢、集材裝車、到達貯木場、製材完成、及必要時等五個階段。1766 8 月,John Wentworth 在新罕布夏州,嚴格執行「國王的木材」之檢尺工作,在合乎規定木材刻上下圖之檢尺符號,因而引起著名的松木暴動,請用「Pine Tree Riot」搜尋,即有甚多文字或影片之詳細說明。)

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檢尺符號,促使一個國家誕生。

知名學者焦國模先生說:「森林之長期效益難抵短期獲利之誘惑。」固守民國五十八年線?/臺灣林業/第三十卷第一期,大抵在每一個時期,開發目的都是基於當下的利益考量,前人的作為,用後人眼光衡量評斷,既不客觀也不公平。

要比砍最多,五月花號的移民可比台灣早期漢族墾民更兇狠。當初開發阿里山時,日本人到美西取經,引進美國技術,諸如集材機、製材工廠、乾燥室等。當時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紅杉,死於斧鋸下的不知是之後台灣檜木的 倍。後藤新平、大島久滿次、河合鈰太郎等人,開發阿里山是為了交通經濟建設的枕木、電桿等等。說日本神社鳥居全是台灣檜木則是笑話,日本人未必只鍾情台檜這一味。1930 年代起的阿里山檜木就被拿來當日本軍國主義墊底物資,每當想起與大和號在沖繩戰役中,玉碎沉在海底的那 195.9 噸的上好台灣紅檜甲板材,還有船艙內的 180 噸隔熱材,就令人心痛,這可是好幾千株台灣檜木啊!台拓的台帳中有這筆帳嗎?民國四十年代的台灣,沒有檜木或許不至於餓死,但因為檜木賺取大量外匯,充實經濟基礎卻是不爭事實。

昭和 20 年即 1945 年,在日本即將戰敗前三個月,台拓林務部嘉義出張所(即阿里山林場),提供製作地雷用的兵器用資材一批。 資料來源:嘉義林管處檔案編號 034-216-1-1「作業關係書」。

歷史不是以比較數字,計算兩倍、八倍、九倍來詮釋的,要看動機目的,要看手段方法,要看後果影響,林務局前局長李桃生先生對此有中肯的總結:「從世代正義的觀點來看,台灣的森林經營,上一代人採伐森林獲得財政上收穫,支撐經濟的發展,促成社會的穩定,也使我們這一代人得以生存、成長;這一代人則依據森林生態系經營的原則,宏觀規劃森林經營的原則,妥為保育森林傳予下一代。」森林經營與世代正義/臺灣林業/第四十一卷第一期

奉勸各位解說先進,還是謙虛點,別以為學者專家難解的公案,您用兩三句話就能輕易論斷!要比較誰砍最多木材,不如比較其動機與影響。如果您仍堅持解說時欲加入此宏大議題,由林業耆老姚鶴年先生寫的文章《台灣林業歷史課題系列(六)–台灣超量伐木之時代背景》,建議可先讀讀。走筆至此,忍不住要說出長期的疑問:為何對解說導覽人員的訓練課程,未曾或甚少有倫理課程?我指的不是行為的倫理,而是資訊傳達的倫理。

姚鶴年先生在文章最後一段給了個題目:阿里山的蒸汽機車,冒濃煙,鑽黑洞,拖下無數被截斷的原木,要如何去建構與瞭解這段歴史? 

頭戴麥克風,持有話語權的各位解說導覽先進,您解說時的率性輕鬆背後,是否隱藏有史料傳播的倫理責任?

 

延伸閱讀:

至情無聲-《高山青》與《岳陽樓記》的牽拖-王弘明撰

《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的世紀絕戀-王弘明撰

夜奔祝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運材車「蜈蚣腳」-王弘明撰

搭東埔線登玉山?-王弘明撰1

925年日文《阿里山事業概況》中譯內容

阿里山紅檜巨木群樹齡大翻盤~嘉義大學研究報告摘錄

日本時代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者是「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

阿里山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博」少一點、「功」不出頭玄機何在?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神木頌」碑文「天光國挨」什麼意思?

《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誌》開賣,帶您走進阿里山豐沛生態

阿里山「杉蕗糖」重現百年林業聚落味道記憶

「阿里山」與「高山青」的由來

生態解說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俗名誤稱學名 

再談將俗名誤稱學名及解說植物藥用問題 

綠島小夜曲不是政治犯譜寫的,指的也不是台東綠島 

鰲鼓濕地不是世界七大,也不是亞洲或台灣最大濕地 

ChatGPT對鰲鼓濕地的描述錯誤百出

台灣一葉蘭不是台灣特有種植物

阿塱壹古道不是阿塱壹古道 

昆欄樹(雲葉)可作救荒本草說法的繆誤

植物「豬殃殃」名稱由來之辯證~江某老師撰文 

本網誌「導覽解說」、「王弘明阿里山亂彈」、「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解說員訓練」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2 則留言

  1. 「歷史不是以比較數字,計算兩倍、八倍、九倍來詮釋的,要看動機目的,要看手段方法,要看後果影響。」

    贊同這句話,為什麼一直要糾結數字與原罪?
    歷史時空背景下的產物,感覺不是現代人可以客觀看待論斷,這個世代能做啥有意義的生態保育流傳與觀念傳承給後代子孫才是刻不容緩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