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無聲-《高山青》與《岳陽樓記》的牽拖-王弘明撰

編者前言

阿里山是臺灣知名的國際級景區,有豐盛的林業歷史,有精彩的人文風情,有秀麗的山光水色,有雄偉的巨木景觀,有壯盛的日出印象。到阿里山一遊,尤其是進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聘請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輔導認證的在地解說員導覽解說,更能深入了解遊樂區內的文史精華與體驗自然之美。

說到阿里山,就會讓人聯想到知名歌曲《高山青》,它可不是所謂的「山地歌謠」,其實是首電影插曲,而其作詞者鄧禹平先生是個知名詩人,歌詞作品除了《高山青》外,還有多首如「我送你一首小詩」、「傘的宇宙」、「我的思念」、「下雨天的週末」、「離開你走近你」……等深情款款、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阿里山的故事很多,《高山青》就有典故,而作詞者鄧禹平先生因戰亂分離而相思近四十年,致死不渝的愛情故事,更是在遊覽車上或阿里山景點茶餘飯後可以淺嚐或暢飲的「葡萄美酒」。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與林鐵處的資深志工王弘明老師撰寫的【至情無聲-《高山青》與《岳陽樓記》的牽拖】及【《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的世紀絕戀】二篇文章,正好可以讓旅遊業界先進及相關解說員了解並解說《高山青》作詞者背後的深情故事, 為旅客增添走讀阿里山的情韻風味。


本文

2023年底,一○八課綱古文占比論戰新聞喧騰一時,聽聞與阿里山有關的「岳陽樓記」被排除於一○八課綱,忍不住再來品味一段阿里山最深刻的愛情故事。

「岳陽樓記」與阿里山有關聯?早就有不少先進指責我太會牽拖了,譬如把護國神山台積電換掉,拿清明上河圖講原木的運輸……,不是說要創新突破嗎?牽拖攀附總比「無中生有,小題大作」還好吧?

這篇古文與阿里山的關聯,就是號稱全球華人都會唱的名曲「高山青」(又名:阿里山的姑娘),兩者的創作人,全都是在虛擬實境下創作,AI科技也比不上他倆,一個未曾到過洞庭湖,一個未曾上到阿里山。僅憑滕宗諒一封信,范仲淹就憑空杜撰出這篇氣勢磅薄名文。導演一句話,鄧禹平就神遊太虛,讓大伙憧憬澗水藍與美如山,有多少人因這首歌而慕名阿里山,不用算也知道答案。

這兩篇讓ChatGPT之類的AI也自嘆弗如,同登虛擬文學經典寶座,您說關係不深嗎?「高山青」的文學價值,或許與「岳陽樓記」不在同一檔次,可是知名度卻不遑多讓。講起高山青,就感懷鄧禹平的世紀絕戀(另文介紹),吟詩作畫風流倜儻的他,身邊絕不乏異性粉絲,他坐懷不亂終生不娶,也絕無一絲絲花邊新聞,若非因高山青這首歌,從澳洲到柏林再繞回台灣,他永不忘在故鄉音信全無的深情,又有誰知?更感人的是,另一半也是苦苦孤獨守盼,很好奇對隱藏在心中那段情,是絕望?或期待?

范仲淹有位朋友叫林逋,世稱林和靖先生,也是終身不娶,以梅妻鶴子而聞名,世人多以為他不解風情,沒想到元朝時,他的墳墓被挖掘,陪葬物赫然有支玉簪,這要在現代,也不用鑑定了,絕對是鐵證如山。顯然他終身不娶背後,隱藏有不為人知的情傷故事,至情至性的他,在一千年前寫了首詩,簡直就是為鄧禹平及白玫而寫:

吳山青,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

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令人讚嘆的是,這麼深刻堅持的感情,不用說與人知,毋須驚天動地,盡在無言中。套用范文正公佳句:感極而悲者矣,把酒臨風!

把酒問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

舉杯邀明月,月如無恨月常圓。

話說回來,教科書課綱刪不刪?因何而刪?都不重要,經典就是經典,不會因個人喜好而消失,何況只是讀誦而不知其意,留或不留有差嗎?2023年11月底以「斧斤不可不急」為題,跟先進報告由檔案看阿里山的林業區域史。竟然有人問何謂「斧斤」?讓我驚嚇到手足無措,很難想像縱橫於阿里山地區的資深林業志工,竟然不知河合鈰太郎在眠月吟誦的「斧斤走入翠微岑」!?驚魂甫定後,上網以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說明回覆,心中其實很想提醒她,這連日本人都懂呢! 所以,愛刪就刪吧,千古名文何其多,毛筆字不是也滅不了嗎?將來還可以去日本、韓國學書法啊!別杞人憂天了。

本文層次低下,只論情不談其他,懇請「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的慷慨激昂之士,饒過鄉野小民的傷情感懷。


編按:

閱讀本文時,建議與王弘明老師另一篇文章「《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的世紀絕戀-王弘明撰」相互映照,更添讀趣,也更了解故事的完整性。

另,拙文「「阿里山」與「高山青」的由來」亦可延伸參考。


延伸閱讀:

「阿里山」與「高山青」的由來

《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的世紀絕戀-王弘明撰

阿里山的運材車全部改成貨車嗎?-王弘明撰

阿里山有堀田式索道嗎?-王弘明撰

夜奔祝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是否為臺灣第一座林場-王弘明撰

揪團、鳩團哪個字對?

搭東埔線登玉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二萬平的「三友居」在何處?-王弘明撰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日式建築的櫛引、青海波、下麻苧-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場鐵道支線確曾有過「松葉線」-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三高」解說員與滅火神槍-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眠月下線」與「塔山下線」是同一條路線-王弘明撰

蒸汽機車的動力型式-王弘明撰

阿里山木材誰砍得多——日本政府抑或中華民國政府?-王弘明撰

1925年日文《阿里山事業概況》中譯內容

阿里山紅檜巨木群樹齡大翻盤~嘉義大學研究報告摘錄

阿里山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博」少一點、「功」不出頭玄機何在?

日本時代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者是「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神木頌」碑文「天光國挨」什麼意思?

本網誌「王弘明阿里山亂彈」、「導覽解說」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