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是否為臺灣第一座林場-王弘明撰

之前在談Shay蒸汽機車的介紹中,提到阿里山獨占臺灣各林場鰲頭,先進問是否意謂「阿里山就是臺灣第一座林場」?

木材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物資,不管哪個年代都須進入山林伐木,阿里山只能說是工業革命以後,臺灣首座引進近代工業化集材、運材與製材的林場,甚至也不是臺灣第一座以伐取檜木為主的林場。

在「阿里山年表」一書內有段記載,其中譯如下:明治三十九年七月九日(1906年)藤田組將阿里山鐵路第一工區,即嘉義到竹崎段之工程委託給吉田組,並開始施工。

且附註一段說明稱:工程在鐵道課長的親自帶領下於十一月順利完成,明治四十年一月下旬完成軌道鋪設,全線橋樑均為木造,使用來自巒大山區的檜木。

此段文字被引用無數次,謂阿里山鐵路建築時期,所用檜木來自巒大山而非阿里山。然而查尋巒大山伐木史,千篇一律都說巒大山(或望鄉山)林場是1933或1934(南投林管處官網)由臺灣株式會社櫻井組開始經營,與阿里山年表的時間足足相差約四分之一世紀。

很長時間為這段時間差困惑不已,直到約莫兩年前,由二八水(二水)的木材業歷史溯源,總算找到此段被遺忘的歷史空白。

下為臺灣日日新報在1908年8月30日刊登的巒大山林相勘查圖(來源:蔣亦麟,日治時期臺灣木材的供給、銷售與統制,2009)

原來巒大山山脈,材積雖不如阿里山,惟因較容易進入,1903年日本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為尋找修築中、南部鐵路所需木材,調查巒大山並在隔年年由鹿島岩藏向總督府申請伐木,獲准在四年期間可以「不劃地區於同山內砍伐12 萬尺締」。

1905年9月鹿島組從日本木曾招募伐木工人,至隔年5月總共伐出8,000尺締檜木,其中3,000尺締賣給鐵道部,用於南部各車站停車場、車站員工宿舍、倉庫等。2,000 尺締用作阿里山鐵道的枕木、藤田組鐵道及事務所宿舍的建築用材。

剩下2,000 尺締販售至東京和大阪,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因臺灣檜木色澤紅潤,有別於日本檜木的白色,在日本普受歡迎,運至東京的檜材因而被日本皇宮「宮內省」購買。(巒大山檜材の好評,臺灣日日新報第2599 號,1906 年12 月27 日。)

下圖為巒大山檜木的採伐(來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臺灣寫真帖》,1908年;東京,田山宗堯印製,1908年。)

後來鹿島組無法繼續巒大山的伐木事業,於1907年時移轉給藤田組代為經營。(巒大山檜林(上),臺灣日日新報第3098 號,1907 年8 月27 日。)為此藤田組在集集設置伐木所,於二八水設立木材販賣所。1910年總督府開始經營阿里山,藤田組即中止巒大山的伐木事業。(藤田組採檜況,臺灣日日新報第3933號,1911年6月2日。)

由這些史料可知,日本人在臺灣伐取檜木,最早是在巒大山而非阿里山,所以若稱阿里山是首座以伐取檜木為主的林場,恐不太妥適。

延伸閱讀:

至情無聲-《高山青》與《岳陽樓記》的牽拖-王弘明撰

《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的世紀絕戀-王弘明撰

阿里山的運材車全部改成貨車嗎?-王弘明撰

夜奔祝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有堀田式索道嗎?-王弘明撰

搭東埔線登玉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二萬平的「三友居」在何處?-王弘明撰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日式建築的櫛引、青海波、下麻苧-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場鐵道支線確曾有過「松葉線」-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三高」解說員與滅火神槍-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眠月下線」與「塔山下線」是同一條路線-王弘明撰

蒸汽機車的動力型式-王弘明撰

阿里山木材誰砍得多——日本政府抑或中華民國政府?-王弘明撰

1925年日文《阿里山事業概況》中譯內容

阿里山紅檜巨木群樹齡大翻盤~嘉義大學研究報告摘錄

阿里山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博」少一點、「功」不出頭玄機何在?

日本時代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者是「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神木頌」碑文「天光國挨」什麼意思?

「阿里山」與「高山青」的由來

本網誌「導覽解說」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