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鐵第一代柴油機車與沈格夫的關連-王弘明撰

二戰結束後,很多地區都殘破不堪,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許多國家進行援救與協助,並派遣各種領域專家協助訂定重建方針,在臺灣的林業方面,1947年10月間澳籍專家藍高梓來台考察台灣林業現況,是戰後外籍專家涉入台灣林業之濫觴。

其後國共戰爭白熱化,美國總統杜魯門採袖手旁觀態度,美國國務院在 1949年 8月發表對華白皮書,表明放棄臺灣,惟1950年6月韓戰爆發,因臺灣的戰略地位,逆轉美國政府心態,主動對臺灣提供民生物資,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對臺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直到1965年6月終止,總共提供將近15億美元之援助。

基於以往不愉快經驗,美國雖提供援助,但為防資金濫用,乃要求雙方同聘請美國懷特工程顧問公司(J. G. White Corporation),名為顧問實為監督。懷特公司早在1949年初就來臺灣,經理是狄寶賽,該公司參與擬定不少重要工業計畫與產業政策,1962年改名為美援會工程顧問公司 (CUSA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1963年經合會成立後改名為經合會工程顧問公司。

下圖:狄寶賽與中橫公路的開闢有很深關係,相片是時任退輔會主任委員的蔣經國與狄寶賽夫婦在踏勘中部橫貫公路途中休息。(圖片來源:中文維基百科)

除了資金與物資以外,專家經驗也是援助項目之一,其中負責林業的是沈格夫(Paul Zehngraff),部分文獻則稱為沈克夫,沈格夫的專長是造林技術,所以雖然他主要是指導林業政策,但仍不忘本行,在臺灣各地視察時,對造林業務也指指點點,在嘉義分署中就有甚多他關心苗圃種植、灑水設施等等檔案資料,甚至回國度假,也不忘帶回造林用的種植棒(Planting Bar),及苗圃用換床板,農復會仿製前者600支,後者130支,分配至各林場,阿里山分到15支、2支,可惜檔案沒有這兩種工具圖樣,不知是否如金箍棒好用?

下圖:沈格夫於1957年調派至菲律賓離開臺灣,中國農村復興聯合會同仁,於宜蘭頭城北宜公路縣界立碑紀念。(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

沈格夫的林業思維,反映當時的主流,純以經濟收益為訴求,他認為保育森林是為了增加生產,跟現在的生態保護可說是南轅北側。在那個年代無論中外,將資源以最大效益利用,無疑是王道。他認為森林就是資產,跟農田一樣,應該反覆輪作生產,所以主張將大部分的闊葉林全數砍除,改種經濟效益較高的針葉樹等,幸好當時留法的林務局長皮作瓊有所堅持,沒聽他的建議,這跟1953年,另一位加拿大籍林業經濟學家史密斯(JHG Smith),主張把所有檜木全砍光,兩者前後呼應,慶幸主事者都有定見,否則闊葉樹統統除掉,針葉樹也全砍光,那臺灣山林豈非只剩石頭?

下圖: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擔任森林組長的沈格夫。(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吸菸有害健康!】

沈格夫多次來到阿里山,其中一次是1953年4月,回去後他洋洋灑灑寫了12頁的「阿里山林木經營意見」,其觀點未必都合宜,但記述當時現況,是研究阿里山林業很珍貴的參考資料。除了受其造林本業影響,提出要在阿里山造林5000公頃外,他也暗示人事冗員過多,三所製材工場更應趁早處理以免虧損,修理工廠應縮編等等建議。

而在意見書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他提出阿里山林鐵的改進意見是,將第一分道以上鐵路廢除,改用索道,因為這一段鐵道的每年維持費用,竟然超過當時阿里山林場預算的百分之八,而且他主張煤炭費用太高,應引進兩輛柴油機關車,取代蒸汽機車節省經費。

針對其建議,當時阿里山林場的現場人員,在公文中呈述仍應仔細評估蒸汽、柴油兩種動力車輛之效益,且以阿里山鐵路的特殊,也須慎重選擇適宜之柴油機關車。但他是美方派來大員,對援助經費分配必然有發言權,且影響力亦不小,想必因而促使林產管理局決定以美援經費購置11403-1及11403-2兩輛柴油機車

下圖:目前展示於嘉義車庫園區,阿里山最早引進的柴油機關車之一。

這兩輛柴油機車引進後,果然如阿里山林場鐵路員工擔心的,因為軸重過大無法行駛嘉義至竹崎之平地線,另因引擎性能問題,也不適應山區行駛,雖然來台商議解決辦法的原廠(新三菱重工三原車輛製造所)技術部次長宇野端,表示調整後應可行駛至奮起湖,但仍決議設法改良後,僅在平地線行駛。

出廠編號為810及811這兩輛柴油機關車,在協商解決的會議紀錄中,看到「改造方法須呈報美援會及懷特公司認可」,可確定是以美援經費購置,再對照沈格夫的「阿里山林木經營意見」,及當時阿里山林場就其提出建議的回應,無疑他就是這兩輛柴油機車的催生者。

下圖:此為擺放於11403-1之解說牌,由現收藏於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的兩份改造會議紀錄原稿,可知真正無法適應原因,並非如解說牌所述左右車輪速度一樣所致,而是因軸重過重,因此才會想以前後各增加一組輪子,以降低軸重來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

阿里山火車的尖銳刮擦聲-王弘明撰

阿里山火車曾充當移動產房-王弘明撰

阿里山第一鍋-王弘明撰

早年阿里山柴油機車曾成功研試「熄火下山」行駛-王弘明撰

蒸汽機車的鍋爐型式-王弘明撰

蒸汽機車的動力型式-王弘明撰

蒸汽與柴油火車的特色是阿里山鐵路大亮點-王弘明撰

幼葉林(瑞里)作戲瘋,兼談「大點雨杉」-王弘明撰

至情無聲-《高山青》與《岳陽樓記》的牽拖-王弘明撰

《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的世紀絕戀-王弘明撰

「阿里山」與「高山青」的由來

阿里山的運材車全部改成貨車嗎?-王弘明撰

阿里山運材車「蜈蚣腳」-王弘明撰

阿里山有堀田式索道嗎?-王弘明撰

夜奔祝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是否為臺灣第一座林場-王弘明撰

揪團、鳩團哪個字對?

搭東埔線登玉山?-王弘明撰

阿里山二萬平的「三友居」在何處?-王弘明撰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日式建築的櫛引、青海波、下麻苧-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場鐵道支線確曾有過「松葉線」-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三高」解說員與滅火神槍-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眠月下線」與「塔山下線」是同一條路線-王弘明撰

阿里山木材誰砍得多——日本政府抑或中華民國政府?-王弘明撰

1925年日文《阿里山事業概況》中譯內容

阿里山紅檜巨木群樹齡大翻盤~嘉義大學研究報告摘錄

阿里山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博」少一點、「功」不出頭玄機何在?

日本時代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者是「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神木頌」碑文「天光國挨」什麼意思?

2006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社區志工導覽訓練解說資源調查報告掃描檔,兼談我訓練解說員的基本理念

本網誌「王弘明阿里山亂彈」、「導覽解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解說員訓練」專欄各文

分享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