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卡通「神隱少女」中,有個喻含人生哲理的山洞,在臺灣曾掀起摹仿熱潮,先後有苗栗崎頂子母隧道、桃園百吉隧道被附會成類似場景,阿里山鐵路最後一個隧道,也曾被加入此行列中。
下圖:桃園百吉隧道,攝於2015。當時並非為了尋找卡通場景,是為了昔日前往角板山的人力手押台車(如下圖)。


而《哈利波特》內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引人遐思的通往魔法學園,是凡人無從找尋的,在臺灣似乎尚未有人找出可以比附的,不過日前有伙伴詢問阿里山的「12又1/2隧道」,意外發現有人說阿里山鐵路有個「6又1/2隧道」,註明不是給火車走的,至於真正用途卻賣了關子。
下圖:遠眺周遭停滿汽車的樟腦寮車站,仙氣裊裊中,難道真有通往魔法世界的秘密隧道? 攝於獨立山。
6號隧道是獨立山隧道群中第二長的隧道,說是第二長,也僅僅是三百多公尺而已,這樣的長度應不可能隱藏有秘密通道,由「不是給火車走的」這句話研判,這所謂6又1/2隧道,應該是指6號隧道內的排氣孔道。早期阿里山鐵路以蒸汽機車牽引列車,為降低隧道內因濃煙造成的困擾,較長的隧道會設門,並配屬關門工,職司火車進入隧道後的關門工作,至於稍短些的隧道,為節省人力,就開設通氣孔,據文獻紀錄,目前唯一保留有排氣孔道的僅剩6號隧道,礙於鐵路法規不得任意於鐵路行走,因此無法前往查證現況,只好讓這6又1/2隧道繼續保留神秘色彩。
下圖:阿里山部分隧道配置有「隧道關門工」。圖片來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若以童話方式詮釋阿里山鐵路,我個人覺得有賣點之一的是嘉義火車站第一月台。每次在第一月台北端等候阿里山火車時,抬頭看到14/5的牌子,就覺得很有故事感,可惜生性木訥不夠浪漫,不能創造出14/5月台的神話。
14是台鐵第14節車廂停靠處,有次曾與陌生旅人討論,台鐵跟林鐵最長列車編組,林鐵當然無法比照台鐵長達四十多節的紀錄,記得那位先生也談起台鐵最長月台在那些站?印象中,當時結論是嘉義站也名列最長之一,可停15/16節(不同月台,第一月台可停15節),期待想像力豐富的仁兄,可編造出14/5的神話故事,成為經典傳說!
下圖:嘉義火車站第一月台,左側是阿里山林鐵的聯控駕駛車廂,中間是EMU800區間車,右側是普悠瑪,臺灣窄軌鐵道兩種極端速度列車同時並陳。圖片來源:阿里山林鐵處吳明翰先生。
延伸閱讀: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日式建築的櫛引、青海波、下麻苧-王弘明撰
阿里山林業鐵路「眠月下線」與「塔山下線」是同一條路線-王弘明撰
阿里山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博」少一點、「功」不出頭玄機何在?
日本時代阿里山開發計畫的濫觴者是「齋藤音作」、「齊藤音作」何者為正確?
2006年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社區志工導覽訓練解說資源調查報告掃描檔,兼談我訓練解說員的基本理念
本網誌「王弘明阿里山亂彈」、「導覽解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解說員訓練」專欄各文